河西区“五治”并举创建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
时间:2019-02-08 01:14:07 来源:天津日报 评论
[导读]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那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这就是我们居住的社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居住的社区环境安全舒适、邻里和谐和睦、文化生活丰富、充满活力动力。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居住的社区像大家希望的那样呢?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区域,那里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某些共同的看法、相关的利益和比较密切的交往──这就是我们居住的社区。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居住的社区环境安全舒适、邻里和谐和睦、文化生活丰富、充满活力动力。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居住的社区像大家希望的那样呢?
河西区的做法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为契机,围绕“扩大居民有序参与、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主题,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不断探索社区治理新途径、激发社区服务新活力、促进社区建设再上新水平,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特别是其中发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作用,收到了明显成效。
政治: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红色引擎”
桃园街广顺园社区曾经绿地损坏、私搭不止,而今,私搭乱盖的小院、外沿被拆除了,车辆停放规整,整个小区面貌一新、井然有序。同一个社区的不同面貌,这巨大的反差得益于“越来越多的党员参与到物业工作中来,业主委员会变成了以党员为主体的‘红色业委会’,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社区党委书记王菊告诉记者:“物业管理不仅仅是业委会的事,社区党组织也要主动站出来。”
广顺园的悄然变化,是河西区基层党建工作的一个缩影。河西区把党的建设作为创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的龙头,在社区中普遍建立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民委员会为基础、社区工作站为依托,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社区治理服务模式,形成了党组织、居委会、工作站、社区社会组织、协商议事会“五位一体”组织体系;构筑了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实现了147个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全部“一肩挑”,招聘259名社区、“两新”组织专职党务工作者,同时在“党委建在社区、支部建在楼栋、党小组建在楼门”的三级基层组织体系基础上,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完善了区、街、社区三级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区委与85家成员单位签订共建协议。1358个共建项目,680余个市管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党组织,380余个区管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党组织,1.5万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通过持续深化“百千万·固堡垒”工程,先后走访服务群众108403人次,解决实际问题3858件……
“作为基层社区工作者,我们天天与群众打交道,更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将社区治理作为城市基层党建的一条主线,以周到细致的服务,发动各级党组织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带领大家共同建设美好社区。”正如天塔街宾水北里社区党委书记翟素梅所说,党建引领切实成为驱动居民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红色引擎”。
自治:群众成最积极参与者、最终评判者和最大受益者
“老人高兴,我就高兴。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照顾现在的老人,就是关心将来的自己。”友谊路街谊景村社区党员邵焕民阿姨长年无私帮助社区中的老人,陪他们聊聊天,找一些谜语猜一猜,做做简单的小游戏,哄得老人特别开心。
友谊路街推出“1+N帮1”助老志愿服务,创新居家养老互助网络,不仅解决了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同时也排解了老人们的孤独感。
像这样的社区居民自治特色活动,全区各街道还有很多。如桃园街广顺园社区组建的“红色业委会”,通过摸排调查、凝聚共识、组织整合的“三步走”方法,引领党员“红色细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越秀路街惠阳里社区提炼“N+3+6”社区事务民主协商工作模式,让社区居民参与有平台、知情有办法、监督有渠道,目前已在全街十个社区全面推广……
围绕居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河西区通过指导社区协商解决社区公共事务,实现了80%以上的社区党员和30%以上的居民经常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全区147个社区全部自主制定居民公约和自治方案,形成了“谁参与、谁认同,谁制定、谁执行”的社区治理新模式,总结提炼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优秀社区治理和服务工作方法。群众成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大受益者、最积极参与者和最终评判者。
法治:公共法律“上门”服务
83岁的赵老太太因与子女赡养费纠纷事宜申请法律援助,因当事人行动不便,河西区司法局工作人员与承办案件的律师一同前往老人家中办理援助手续,感动得老太太抓着律师的手直抹眼泪。
河西区把群众路线与法治方式结合起来,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为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还把法律援助服务写进了今年20项民心工程,开辟绿色通道,针对因特殊情况不能亲自到法律援助中心提出申请的受援人,入户服务上门受理。
“警律协作”是河西区今年推出的一项新机制,旨在引入专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多元调解。该机制率先在公安河西分局土城派出所试点以来,短短7个月已经化解矛盾纠纷64起,有效避免“民转刑”案件17起,各类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0%以上。
家住红山里社区的王大姐,邻居是位脾气暴躁的老太太,多次与王大姐发生纠纷,甚至还放出“狠话”要伤害王大姐。“王大姐反映的情况属于民事纠纷,可以通过法院民事诉讼,争取精神损害赔偿。”驻所律师小邢不仅给出法律层面建议,还多次和民警一同上门给老人和家属做工作。专业而又耐心的调解最终让老太太的家人答应劝说老人。王大姐也终于解决了一块“心病”。
德治:互帮互助,包容和谐
富源里社区有个“天使家园睦邻服务站”,这是做什么的呢?社区工作人员沈悦告诉记者,这是富源里社区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旁边小学每天放学后,志愿者们就把孩子接到居委会。志愿者们一边陪伴孩子,一边给他们辅导功课,直到家长下班接走孩子。如今,整个天塔街各社区都开设了这样的“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帮助居民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互相帮扶。
为构建和谐邻里关系,天塔街创造性地开展“邻居节”活动,开设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站”;每户居民为本楼院精神文明建设提一项建议、担负一项社区工作、认养一块绿地、为邻里提供一项服务、建立一个邻里连心卡;还将“邻居”的概念扩展到驻街单位,共居一域,共建共享。
武警十二中队的官兵们多年以来认了不少“兵妈妈”──体育学院社区创新自己的“邻居节”特色,积极联系社区共驻共建单位,多年来与武警十二中队共同举办“兵妈妈认亲会”。“兵妈妈”们不但为子弟兵们包饺子、送来纪念品,而且看见有的战士裤脚破了,还默默记在心里,熬夜赶制新毛裤亲手送到战士手里。感受着“兵妈妈”们的嘘寒问暖,官兵们与“兵妈妈”之间洋溢着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现在,“邻居节”不但有活动主题、节日标识,而且创作了《邻居节之歌》、好邻居网站、个性化邮品、专题片、微电影、公益短片等,从一周的“节日”活动扩展延伸到居民的日常生活,让邻里更亲了、距离更近了、心灵更美了、社会更和谐了。天塔街“邻居节”品牌,也先后被中宣部列入全国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百例典型之一,荣获全国和谐社区建设自主创新奖。
德育是中华文化的生命禀赋,德治是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传统。多年来,河西区弘扬践行“崇善 包容 互助 和谐”的社区精神,通过打造一批主题内涵深、品牌叫得响、百姓参与高的活动品牌,着力提升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为加快美丽河西、首善之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提高了居民的道德修养,促进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
智治:社区治理的技术动力
环湖南里社区建于上世纪80年代,紧邻天津肿瘤医院,就医、办事以及商户等流动车辆随意停放,造成了周边道路拥堵,小区居民停车难,私装地锁达300余个。针对这一情况,“错位停放”,用活“车位资源”的共享理念催生了“惠停车”APP。
现在,环湖南里所有车位重新规划改造后设置了280个停车位,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的情况下,将其中40个车位设为共享车位,小区居民白天上班车位空闲可以提供给短期停车的外来车辆。记者在现场看到,小区内有多少空闲车位,APP上会同步显示,同时,小区大门处安装升降杆控制小区车流量。科技改变了生活,也缓解了周边停车困难局面,解决了长期困扰小区居民的难题。
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力量源泉。去年8月,河西区某大厦保洁员刘姐在清扫楼层时,发现有间办公室聚集了几十位老年人,正在聚精会神地听着三位年轻人慷慨激昂地讲解“低投入高回报”之类的话语。刘姐赶忙拿出手机,打开“河西力量”APP,拍了一些照片上传。河西分局民警收到线索后,立刻调查取证,最终捣毁了一个以虚假产品为幌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犯罪团伙。
“‘河西力量’APP将信息化手段融入群防群治建设中,赋予传统信息收集方式新的生命力,实现信息便捷快速传递。”公安河西分局副局长李伟说,“河西力量”APP注册用户已有6万余名,累计获取各类信息3万余条,消除隐患近900个,破获案件200余起。
在采访中,我们接触的居民都感觉到了社区和以前不一样了,而且更相信,以后越来越好。(记者 廖晨霞)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