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德胜:用剧照定格片场精彩瞬间(图)
时间:2016-11-10 17:31:25 来源:天津日报
[导读]新闻当事人讲述的故事用剧照定格片场精彩瞬间孔德胜在片场感受讲述者外形淳厚、性格温和的孔德胜生在天津,长在天津。从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毕业后,他做过广告设计、摄影记者、自由摄影师。后来他去北京做剧照师,整整四年时间,《赢家》《父亲》《神探亨特张》《绣春刀》《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一部一部电影拍下来,他跟着剧组走遍了大江南北,事业也步入正轨,创办了“小孔呈像”摄影工作室。
新闻当事人讲述的故事
用剧照定格片场精彩瞬间
孔德胜在片场
感受讲述者
外形淳厚、性格温和的孔德胜生在天津,长在天津。从天津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毕业后,他做过广告设计、摄影记者、自由摄影师。后来他去北京做剧照师,整整四年时间,《赢家》《父亲》《神探亨特张》《绣春刀》《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一部一部电影拍下来,他跟着剧组走遍了大江南北,事业也步入正轨,创办了“小孔呈像”摄影工作室。
孔德胜和著名畅销书作家天下霸唱是好朋友,两人常自驾探险。2015年7月,天下霸唱参与创办的向上霸唱传媒公司在上海成立,孔德胜出任总经理,这位职业摄影师又完成了一次角色转换。
与此同时,“小孔呈像”在业内收获了很好的口碑,《谁的青春不迷茫》《夏洛特烦恼》等影视剧的剧照都是出自“小孔呈像”旗下摄影师之手。最新拍摄的《九州·海上牧云记》《绣春刀2·修罗战场》《少年》《如懿传》等年度重磅影视作品也力邀“小孔呈像”为他们拍摄剧照和花絮。当了总经理之后,尽管身份转变、工作更加繁忙,但孔德胜仍时常去片场干活儿拍照片,这足以看出他对这份职业的钟爱。他说:“你要是真心爱摄影的人,就应该为这个时代留下点儿什么。”
初次入行为“筷子兄弟”拍剧照
我上高中时喜欢摄影,那时用胶片相机,买胶卷,拍完后冲印。我钟爱纪实摄影,常看《国家地理》和马格南图片社的片子,能进入马格南的摄影师都特别牛,他们拍的题材非常吸引我,我觉得这才是影像的根本——记录。
后来上大学,学校里一些宣传照片都是我拍的。毕业后我误打误撞进了一家媒体工作,那段经历让我亲身实践并积累了纪实摄影的经验。几年后,我辞职去旅行。那段日子,我在黄山山顶拍云海,在赛里木湖边感受天地人合一的奇妙,在郎木寺旁的公路上遭遇大自然的风云突变……在路上的经历带给我许多灵感,旅途中拍的照片陆续被多家旅行杂志刊发,也让我得到了更多的机会,好几家摄影杂志邀请我做特约摄影师,也有时尚杂志邀请我拍摄明星写真。
2010年的一天,我在一本摄影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介绍一位美国剧照师,我觉得特别酷,开始对这个行业产生兴趣。“筷子兄弟”的《老男孩》走红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筷子兄弟”的肖央。他拍摄他们的第二部短片《赢家》时,我获得了拍摄人生中第一部电影剧照的机会。随后我又为高群书导演的电影《神探亨特张》拍剧照,这部电影虽然投资不多,但拿了金马奖的三个大奖。
2013年,我进入《绣春刀》剧组拍剧照,认识了演员周一围。他看到我拍的剧照后很惊奇,觉得与之前看到的剧照不一样,他说这个人拍出的剧照有灵魂,所以邀我做他的专属剧照师。这种模式后来引领了艺人自带剧照师的行业风潮。
周一围和我的观点不谋而合——许多剧组没有正规的途径寻找合适的剧照师人选,所以这是一个市场缺口。而从剧照师的角度分析,这个职业很小众,他们的生存与发展,技术的提高,关系的疏通,人脉的累积,都只能靠单打独斗。有的剧照师一年只能接到一两个戏,但每次拍戏都是持久战,导致他们无法兼顾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很多人熬不住,放弃了这份职业。也有很年轻的剧照师,没人指点他们如何在剧组中更高效地工作。基于这些原因,在2015年,我跟天下霸唱、制片人肖飞、周一围共同成立了“小孔呈像”文化传媒公司,目的就是为电影行业输送更多年轻的、技术娴熟的剧照师,也为年轻的剧照师寻找合适的拍摄机会。“小孔成像”是摄影成像的原理,我本人姓孔,我想呈现完美的影像。早在2008年我就用这个名字作为我个人摄影作品的LOGO,没想到真的成立了一个实体的公司。
用照片方式记录电影业的发展
剧照师“夹缝中求生存”,观众也会看剧照,但根本没人关注剧照是谁拍的。在片场,剧照师要做“隐形人”,不能有快门声影响录音师,不能影响掌机摄影师,甚至有时候也不能出现在演员视线的方向,因为有可能影响演员的情绪。所以剧照师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去找角度。
剧组正常情况下早上6点出工,晚上10点多收工。每次进组,我每天都跟着大队一起出发,一起收工。在外人看来片场非常神秘好玩儿,而真实情况其实非常枯燥。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等待中度过——等着布光、等着摆机位、等着走戏,有时一个场景会反复拍,就算拍一整天,成片呈现出来的可能也只有一两分钟。
以前,剧组的管理人员认为剧照师就是拍照片的,根本不会重视你,跟着剧组转场时没有固定的车,哪个车有空座就上哪个车。而我觉得,别人不重视我们,但剧照师自己不能轻视自己。其实剧照师是很重要的角色,如今是读图时代,自媒体,手机阅读,都让图片变得更重要,资方也越来越意识到剧照的重要性,好的剧照可以吸引更多的关注,甚至吸引投资人追加投资。
剧照师的收入与艰辛程度,很多时候不成正比。拿我来说,刚入行时我一个月收到的报酬还不到以前做记者时的一半,但也还是坚持下来了。后来有了些名气,一个月也只不过收入1万来块钱。一个电影的拍摄周期大概是三到四个月,如果后面我接不到新的工作,我一年的收入也就只有3万块而已。如果不是对摄影有着极大热情的人,很难在长达几个月的枯燥环境里坚持下去。
做剧照师,首先要完成你的工作,拍好剧照,这是第一位的;其次,我更想把剧照作为自己的摄影项目来做——用镜头记录中国电影这些年的变迁。可能十年以后,我会出一本关于中国电影变革的画册,所以我除了拍明星,拍演员的表演之外,只要在片场看到的有意义的瞬间我都会拍下来。我会拍下剧组里摄像、道具、灯光等工作人员的日常状态,因为这些也是电影工业不可或缺的元素。
剧照的风格要服务于电影
剧照师需要确定这部电影剧照的调子和风格。如果别人一看到这个剧照,就知道是某某摄影师拍的,我觉得那是剧照师的失败。剧照师不能有太明显的个人风格,要服务于电影。如果说导演是在用摄影机拍电影,那么剧照师就是在用照相机拍电影。剧照绝不是对电影画面的简单再现。电影上映之前,最先曝光的就是剧照,你怎么让观众有买票的欲望?这时候剧照师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电视剧《我们的生活比蜜甜》的时代背景跨越了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我为这部戏拍剧照时想到用胶片来呈现年代感,于是带上了Nikon F2相机配富士200的胶卷,完全无调色,真切还原了那个年代的质感。数码时代不仅让照片失去了胶片宽厚细腻的层次,也让我们在可以投机取巧的拍摄中遗失了影像的本质。所以我也希望用这种任性的拍摄手法找回逝去的记忆。
我也为一些低成本但很有情怀的电影拍过剧照。有一部电影叫《黑处有什么》,我跟着摄制组去河南一个油田的家属院拍了一个多月。这部电影的导演王一淳就在那个油田出生长大,她跟我们讲,现在这里还和她小时候一模一样。我在那儿拍了大量当地人生活的照片,那种感觉非常奇妙。做电影剧照师的快乐,不是你的名字打在片尾字幕上的时候,而是你可以跟随电影中的故事进入不同的时代,用现代人的角度去记录过去的事。
做剧照师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你能记录下一个演员从刚接触这个角色,到后来融入这个角色内心的过程。为《绣春刀》拍剧照时,我的镜头中的张震就呈现出了这种变化。看着演员一步步融入角色,慢慢转变,也是很有趣的事情。我要做的,就是尽量捕捉到演员的每一次表演。
想筹备颁奖礼为优秀剧照师颁奖
我觉得未来的电影产业一定是细分的市场,每个行业做好每个行业的工作,做到专业。现在我们工作室的十位剧照师基本没有休息时间,日常状态就是不停地进组拍摄。我每天都要半夜两三点才能睡觉,了解了大家的拍摄情况后才能睡得安稳。我知道剧照行业的苦,所以会尽力保障大家的后勤,让剧照师安心拍摄。
剧照师更新设备也是一笔庞大的开销。比如为了在拍摄时不影响录音师,我们专门花钱在国外订购了静音箱,比相机还贵。我自己做剧照师的时候可没有这种待遇,不但要自己添置设备,去片场的往返路上也是极尽颠沛,因为一般剧组出资购买车票大部分是普通卧铺,一坐就是一夜甚至更久。
我想筹备一个颁奖礼,专门为剧照师的优秀作品颁奖,让这些平时藏在剧组中的“隐形人”走到台前,也希望以此来推动剧照师行业的发展,激励他们拍出更好的作品。我还想每年做一次剧照影展。
即使我现在的方向是制片人,我还是热爱剧照师这个职业,拍片子、修片子对我来说是享受。赶上“小孔呈像”的剧照师有事安排不开,我也会去剧组顶几天班。
我以前觉得自己是个挺喜欢玩儿的人,现在工作太忙,真是一点玩儿时间都没有了。有人问我事业发展越来越好,会不会膨胀?说实话我自己也有点儿担心,所以每次见到老朋友我都会问:“我变了吗?”得到“没变”的回答,心才踏实下来。其实我还是以前的我,没什么值得骄傲自满的。我没有太多规划和野心,只是有了想法就一点一点去实现,只要有方向,去努力就行了,甭管多长时间,我觉得早晚能行。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