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辉:一辈子不退休,梦想去“三极”
时间:2012-11-13 17:24:20
[导读] 梁家辉北京到了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天空升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空气中带有一点寒意,一切都是爽朗的。采访梁家辉也是这种感觉。这个采访...
梁家辉
记者:其实你还是应该写本书,写你这30年来的经验。
梁家辉:写书不能够完全表达,我争取每拍一部戏都影响到中国电影的下一代。
除了是演员,梁家辉还是专栏作家,他的专栏一写就是20年,后来还集结了一本书,叫《我对你说》。有趣的是,写了这么多年专栏的梁家辉突然对文字产生了怀疑,他以为,放在自己身上对的事,不一定能套用在别人身上。故事设了出去,听故事的人可能会走岔道。因此,梁家辉不想再写专栏,他也不想做编剧,做导演。总而言之,他不试图对人掏心掏肺,他说,他的感觉越来越私有化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记者:专栏还在写吗?
梁家辉:没有了。写专栏的编辑不在了,当年他邀请我写专栏的时候,正好是我最困难的那几年,虽然稿费不高,在当时也是不小的帮助,帮我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后来为了报答他,我一直写下来。但他人走了以后,我好像有一种很失落的感觉。
记者:这么说,你写了20多年,就是为了报恩!
梁家辉:也不能说是报恩,后来慢慢成为一个习惯了。而且我现阶段,很多生活中的感觉都私有化了,不太愿意跟人分享。
记者:为什么呢?
梁家辉:不知道。我在拍电影的现场什么都愿意干,很全面的去照顾一个电影,很多导演和监制老问我会不会去当导演,但其实我很少有这样的念头。为什么呢?我觉得做导演,要把自己心底的一些情感放大在银幕上给人看,但我到了这个岁数以后,我好像突然变成很封闭的一个人,不愿意把这种情感和人分享。所以编辑走了以后,我就突然没有情绪了。
记者:我觉得很奇怪,做演员不是把自己的情感和人分享么?
梁家辉:不是,当演员完全是一种模仿与释放。我在创作一个角色的时候很少是来自自我的,都是从别人身上吸取一些情绪和动作。如果一个演员在演戏的时候从来都掏心掏肺的把自己的内在世界掏出来的话,到最后每一个角色都会变成本色演出。你看我拍了30年电影,我尽量找一些不存在于我个人的身体之内的一种个性或者是性格去表现,而不是说靠自己的一些本色。
记者:我还是觉得很奇怪。
梁家辉:举个例子来说,我今年看到很多媒体表扬我当年摆地摊那段生活,好像用这个故事来鼓励现在的年轻人,你看,一个影帝都可以放下身段去摆地摊。但是我今天回过头来看我自己当年的事情,我觉得是不太好的,我当年摆地摊,是完全想改行了,完全想脱离电影界。我觉得这种想法是不好的,这是逃避,而不是积极面对。我认为人在工作上遇到困难,应该积极去面对和解决,而不是逃避。而且当时我摆地摊是违法的,没有牌照嘛。
再比如,我今天的生活,大家看到都觉得很安逸,很幸福。但我今天的安逸和我有一段时间一年拍13部电影是分不开的,虽然当时有很大的强迫性。如果把我这种安逸的状态放到别人身上,这不一定合适。
就如同我那次去南极,我拍了很多照片和视频,回来以后,我把所有的都删了。因为我去完南极以后,我觉得不应该鼓励别人去南极,人类去南极只会带来灾难性的破坏。我把我对南极所有好的和不好的印象都放到我脑子里面。
记者:那现在看书还多吗?
梁家辉:其实现在也很少看书了,因为视力不好,看书累。下午4点的光线我就已经看不太清楚了,老花眼嘛,戴了老花镜也会觉得疲倦。
记者:金克木有一本书叫《书读完了》,对你来说,书也读完了吧?
梁家辉:也不能这样讲,其实我不读书的另一个原因和我不写作是有关系的,我发现自己以前爱看书,对自己有一些不好的影响。我不是说看书不好,而是觉得,看书作为一种消遣还是好的,但是要认识这个世界,要学习这个世界,读书倒不如走万里路。
记者:对你来说,走万里路除了去南极还有什么?
梁家辉:我说的走万里路不是说真的走一万里,而是什么东西你都应该亲自去感受,而不是从课本上,从书本上来认识。我觉得读书有用,是用来追求一些天文、地理、科技,知识性的东西。但是对生活的认识,对世界的看法,不是靠书本得来的。每一个人从生下来那一天都有权利去认识世界,认识我们生活的地方。
关键字: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