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要闻 文化 企业 理财 保险 消费 公司 区域 创业 责任 时评 调查
首页 > 财经频道 > 理财投资 > 正文


经济增长的动力究竟在哪

时间:2017-03-12 09:50:28   来源:理财周刊

[导读]各地两会相继结束。有媒体报道,根据各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统计,23个省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高达45万多亿元!网上疯传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又来了。其实,固定资产投资与2008~2009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完全不同,中国2016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60万亿元,相比之下,23个省市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45万亿元并不算很高,而当年的“四万亿计划”主要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举债投资!

各地两会相继结束。有媒体报道,根据各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统计,23个省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高达45万多亿元!网上疯传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又来了。其实,固定资产投资与2008~2009年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完全不同,中国2016年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近60万亿元,相比之下,23个省市201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计划45万亿元并不算很高,而当年的“四万亿计划”主要是中央政府主导的举债投资!

无论是地方政府的固定资产投资目标,还是中央政府主导的经济刺激计划,源头都是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有形之手”,有经济学理论上称其是“有为政府”。中央和地方政府主导的投资一举三得:一可创造就业,二可驱动增长,三可提升政绩。三者合一就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高增长,可称之为“政府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据说,“有为政府”的增长模式可在持续20年内保持8%的经济增长潜力,由此评价2016年6.7%的增长业绩,似乎并不出色。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评价经济增长?

增长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其最初的研究命题是:如何实现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高于劳动力供给的增长?于是就有了评价经济增长的第一标准:新增就业目标。

经济增长创造就业的命题延伸出两个概念:其一是消费需求的增长,其二是投资总额的增长,二者合一形成总需求的增长。经济学家的分歧就出现了,一派主要关注消费,认为居民收入增长应高于经济增长,才能有可持续的需求拉动;另一派则认为应主要关注投资,增长“潜力”主要来自于可持续的投资,凯恩斯在这里切入,通过其著名的“三大心理定律”论证了民间投资驱动力递减,从而提出以政府主导的投资弥补总需求的不足。

宏观经济学看似复杂,其实多半是常识。问一问普通居民:是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好还是相反?答案肯定是前者。再问:经济增长是主要依赖于消费好还是主要依赖于投资?答案就可能不同。但若事先告知,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就能使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消费,我想,多数人都会支持居民消费驱动的经济增长模式。

由此评价2016年的经济增长业绩,应该为之喝彩的正是:1.居民收入的增长首次超过经济增长;2.新增就业的增长提前3个多月实现了全年目标。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比上年增长8.4%;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收入为20883元,比上年增长8.3%!与此相对应,2016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再创新高,达到64.6%!

拨开经济学的重重迷雾,生活常识告诉我们:居民收入增长的意义高于经济增长,消费驱动力的贡献应高于投资驱动力。如果政府投资驱动型增长模式同时伴随着国家债务的增长,问题就较为严重。比如2007年的国家债务仅7.4万亿美元(按当前汇率折算),2016年达到37万多亿美元。据官方统计(不包括争议较大的地方政府债务)公告的数据,国家负债率从2007年的104%上升到2016年的160%以上!

在过去3年,政府投资驱动型的经济增长逐年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迭创新高,今年接近三分之二!在新一届政府的努力下,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变了,但宏观经济最大的风险依然是多年累积的债务负担。新一届政府面对挑战从多方入手,给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提交了一份难能可贵的答卷。

编辑:苗翠花

关键字:增长经济投资政府消费居民收入2016年主要高于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