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要闻 文化 企业 理财 保险 消费 公司 区域 创业 责任 时评 调查
首页 > 财经频道 > 理财投资 > 正文


留学花了几十万 回国月薪3000多 还出不出国?

时间:2016-11-07 15:58:48   来源:齐鲁晚报

[导读] 留学花了几十万,回国找了个工作,月薪才3000多元钱。近日,这样一条消息让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及家长心里打起鼓:还出不出国?回来挺


       “留学花了几十万,回国找了个工作,月薪才3000多元钱。”近日,这样一条消息让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及家长心里打起鼓:还出不出国?

“回来挺好,熟悉的人,熟悉的地方,熟悉的文化。”如今,在上海一家证券公司工作的陈亚光生活渐渐步入正轨。就在两年前,毕业于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的他还在为工作发愁。

为了送子留学,陈亚光的父母投入了几乎所有的积蓄。与很多海归一样,陈亚光在纠结中选择回国发展,开始了他的“漫长求职路”。

错过校招

回国“瞎折腾”一年

对陈亚光来说,他用“瞎折腾”来形容找工作的那一年时间。2014年10月,陈亚光结束了在澳洲留学的轻松时光。“当时,我们老家流行起来出国热,父母也是为了我能接受好的教育,几乎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把我送出去了。”陈亚光学的会计与金融专业,所在的阿德莱德大学也是澳大利亚的八大名校之一。

作为澳洲名校毕业的陈亚光,没想到自己回国后找工作这么难。实际上,在当初要不要回国这个问题上,陈亚光也直言“很纠结”。在他看来,“澳洲是个没有激情的国家,人少,慢节奏的生活很舒服,但是,待久了会变懒。”作为“90后”的陈亚光最终决定回国闯一闯。

“那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校招,也没有应届生的概念。回国时,其实已经错过了国内秋季校招的黄金时间。最后,只能是海投简历和网申,结果一个也没过。”按照学制,陈亚光2014年10月份毕业回国,此时正值国内高校的校招时间。换算过来,陈亚光算是2015届的应届毕业生。而这一届的应届生招聘季在2014年秋和2015年年初。

错过了秋季校招,又赶上“更难就业季”,直到去年1月份,陈亚光才得到一个券商营业部实习的机会。但是三个月后,没有被正式录用的他又重回求职的大潮中。

在求职中,没有国内认可的证书成为陈亚光屡被拒绝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向很多银行提交了简历,却总是被拒。对此,陈亚光很无奈地说:“像银行、投资类的企业都需要相关从业资格证。在国外考证周期比较长,往往毕业了,证件还没考出来。陈亚光当初不了解国内资格证考试的相关信息,回国应聘才发现没有这些证真的是寸步难行。

最终,陈亚光决定辞职回家考CPA(注册会计师)。直到去年秋季校招启动后,有了证的他瞄准了银行和券商,终于拿到了几个银行和券商分公司的录用offer。最终,陈亚光选择去上海的证券公司。

近八成留学生

选择回国发展

在陈亚光所在的学院,有11名中国留学生,除了一人获得澳洲移民外,剩下的同学全部回国工作。由于文化的不认同、职场歧视、移民配额等原因,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

据统计,随着国际间教育合作的增多,跨国学生的流动也日益频繁,全球留学生人数呈现不断攀升的趋势。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数据统计,2010年,全球留学生人数为208.7万人,仅两年时间,2012年达到452.8万人,增幅达到116.89%。

2015年,中国向全球各地输送留学生52.37万人,较2014年增加6.39万人,增长了13.9%。与此同时,2015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为40.91万人,较2014年增加4.43万人,增长了12.1%。

有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年度回国人数与出国人数的差距逐渐缩小,从2006年到2015年的十年间,年度出国/回国人数比例从3.15:1下降到1.28:1。这也意味着,将近八成的留学生选择回国。根据《中国留学回国就业蓝皮书2015》,对于留学回国人员期望工作的行业,三成回国人员希望从事金融业,其次是教育、文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

“现在来说,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总的基数大了,回国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济南一家留学咨询机构负责人介绍,与国外相比,近几年国内发展的平台大,机会也更多。其次,很多人现在是独生子女,由于对父母的依赖和家庭原因而回国。

除了主观因素外,留学国家对留学生就地工作的限制也使得越来越多的留学生成了“海归”。以美国为例,它每年分配给全球留学生的留美配额是85000人左右。“去美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想要留下来,就要和全球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一起竞争。”上述负责人表示。

起点低没关系

重点是上升空间

“至于找工作,我认为,出不出国一样难。学历只是一个门槛,工作水平才是关键。至于管培生一类的工作,澳洲留学相比国内上学的略微吃香点。”陈亚光说,花五六十万留学,回国工作每月拿四五千工资,投入很大,但找工作时优势实际上和国内刚毕业的应届生没有区别。

回国后,不少海归都会听到“外面不好混才回来”的话语。2014年,在香港中文大学读语言学的于梦莹在香港工作一年后选择回到内地。这句话她听了不知多少遍,虽不中听,但她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的确是不好混。尤其是对非本地人来说,香港虽然是个包容的城市,但是激烈的竞争和没有归属感的工作环境还是让人喘不过气。”在香港工作期间,于梦莹月收入大概一万六港币,除了房租和餐费,每个月剩下的钱也不多。

“回来之后,才有了归属感,而且团队对于有能力的老师提供很大的上升空间。”选择回国后,她在济南一家英语培训机构任教。按照课时费计算收入,每个月算下来差不多收入过万。

的确,不少留学生之所以成为“海归”,是因为更看重国内发展的平台和空间。“虽然一开始回国起点不会很高,但是国内上升空间大啊。”陈亚光说,有时想想,出国高额的学费和回国后低廉的收入形成对比,会让人觉得很不值,但国外几年的生活给了自己不一样的经历和感悟,开阔的眼界和文化接受能力对于未来工作有无形的影响。只要有足够大的舞台和晋升空间,是金子总会发光。

近年来,针对国际教育领域的留学机构越来越多,海外留学生日益增多。但是,残酷的数据摆在眼前,多数抱着出国梦的学生最终还是要面对回国的问题。省内一高中出国规划负责人表示,在留学大潮中,部分学生是在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下“为了出国而出国”,最后由海归成为“海待”。建议留学应该首先了解自己的兴趣和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专业的选择,有对自己未来比较清晰的职业规划。

编辑:苗翠花

关键字:月薪

>相关新闻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