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科技 > 正文


从单车到滑板车,共享出行的美国故事

时间:2018-04-24 18:13:28   来源:huxiu.com

[导读]虎嗅注:随着共享单车现有商业模式带来的亏损日益严重,经过几次大交易后,国内共享单车基本都归附在巨头的麾下,成为其生态的一部分。而在美国,共享单车等便捷出行方式正蓬勃发展,受到一些美国人的欢迎,甚至冲击了美国的汽车文化及其生活方式。

从单车到滑板车,共享出行的美国故事

虎嗅注:随着共享单车现有商业模式带来的亏损日益严重,经过几次大交易后,国内共享单车基本都归附在巨头的麾下,成为其生态的一部分。而在美国,共享单车等便捷出行方式正蓬勃发展,受到一些美国人的欢迎,甚至冲击了美国的汽车文化及其生活方式。

新生活方式的入侵,与美国人旧的生活方式产生对抗,这让共享单车在美国的发展受到阻力,一方面美国的城市规划没有考虑单车出行,改造城市需要大量投入;另一方面类似中国的共享单车停放和安全问题也困扰着美国的共享单车公司。近期Facebook泄露用户数据的丑闻也让不少美国人对共享单车望而却步——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行程被某些公司得知,甚至利用。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硅兔赛跑”(ID:sv_race),作者:山冰沁,编辑:Zi,虎嗅获授权转载,原标题:从单车到滑板车,共享出行正在冲击美国近百年的交通格局!

相信前段时间炸出的大消息:美团37亿美元收购摩拜,重新唤起了大家对共享单车的记忆。

2017年共享单车大战最激烈时,街头路边是共享单车筑起的“长城”,手机屏幕中是装不下的共享单车APP,当年共享单车领域融资金额高达258亿元。

令人叹息的是,2018年摩拜以37亿美元卖身美团,阿里继续加码ofo与哈罗,滴滴接管了小蓝,共享单车领域的头部公司如今基本全部依附于巨头。

以美团收购摩拜为界限,之后的共享单车领域基本形成了腾讯、阿里两大阵营的角逐,属于中国共享单车的故事算是到此完结 。再加上2017年大批倒闭的同类公司,这个总投入超过600亿元,曾经虚假繁荣的领域,浪费完资源,瓜分完红利,只剩下一地鸡毛。

然而,在相隔千里之外的美国,共享单车却演绎出了新故事。

一、共享滑板车从天而降

如今走在旧金山街头,人们可能会惊异地发现,除了遍地的共享单车,整座城市又被一系列共享滑板车迅速占领了。

共享滑板车初创公司Bird、LimeBike、Spin似乎都在一夜之间从天而降。另一边,为了进一步方便旧金山这样的丘陵城市交通出行,Uber又于4月9日收购了以小红车闻名的初创公司Jump,并已测试该服务。

不仅旧金山如此,整个美国近年来都刮起了一股共享出行旋风。

这些共享单车/滑板车公司产品功能都大致相同——用户下载一个App,随后便可以在街道上解锁单车/滑板车以支付费用,之后骑车者在骑行期间按每分钟计费,骑行结束后可停放在任意合适的地方。

例如,成立自去年、已拥有超过一百万的骑行用户的LimeBike,旨在促进大学校园的交通出行与减少美国各城市的“碳足迹”。

目前LimeBike已推出Lime-S踏板车和Lime-E电动单车。Lime-E是一款电动助力单车,配有锂电池和250瓦电机,可以让车手以最高时速为14.8英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该自行车的续航里程为62英里,骑车人可以通过LimeBike的App自行监控单车的电池寿命。

Lime-S电子踏板车则省去了踏板,目的在于方便穿正装的上班族或是穿裙子的女性骑行,它与Lime-E单车的最高速度相同,时速为14.8英里,电池寿命为37英里。

Lime-S和Lime-E仅需要1美元就能解锁,骑车人每分钟支付15美分。据LimeBike内部人员称,LimeBike在校园内的使用非常频繁,人们也都认可公司在方便校园出行方面的努力。

LimeBike在环保方面也颇具贡献,据其公司报告称:由于人们选择使用他们的产品,减排了大约28,900磅的二氧化碳。

根据分析公司AppAnnie的数据,Bird共享滑板车自从推出半年以来,其App已有约25万下载量,LimeBike也在过去的12周内增长了175%。AppAnnie的市场经理Lexi Sydow表示,如果人们选择共享出行方式,很可能会尝试一些像滑板车这样的新工具。 “这些公司在诸如旧金山、洛杉矶、奥斯汀以及不少大学校园都有不少投入。”

二、共享出行冲击美国汽车文化

相比中国,美国其实不具备原生共享单车/滑板车的原生土壤,因此,美国共享出行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的启发。

创立于2016年的Spin共享单车的创始人 Euwyn Poon曾在采访中表示,去年他曾在北京和上海待过一段时间,看到共享单车在中国市场的成功,受此启发,决定借鉴中国的经验开始在美国运营共享单车。

虽无原生土壤,但共享单车在美国落地生根并演化出新兴物种——共享滑板车,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大概是:美国的共享单车发展更是一种向其历史悠久的汽车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宣战。

20世纪初的美国,汽车曾被视作富人与名人的挑逗玩具。汽车高不可攀的成本让无法触及的美国普通中产阶级垂涎三尺。

亨利·福特是第一个看透这种趋势的人。那个时代,虽然大多数美国人都买不起车,但几乎所有人都想买一辆。他的T型车(Model T)将汽车带到美国中产阶级生活中,并成为美国汽车文化的肇始。

Ford Model T

很快,进入20世纪50年代,战后的繁荣让年轻一代拥有了足够的收入可以买车。汽车不仅仅被看作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映射。

不仅在街头与车道,汽车文化还逐渐开始弥漫于以歌曲与影视为代表的美国娱乐文化中。当年的美国电影中,明星通常是角色与汽车的组合。

2001年发布的《速度与激情》,其高扬的票房,除了再一次证明“流行的音乐、时髦的衣服、华丽的汽车”这样的组合可以给电影带来难以抗拒的吸引力,更在年轻人中掀起了一股追捧豪车的风习。

速度与激情(2001)

与此一同滋长的还有美国的汽车收藏风气。分享汽车藏品甚至被视作弥合代际矛盾的最好方法之一——父亲和祖父辈通过分享汽车收藏与儿孙共享他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招在美国屡试不爽。

可以说,在目前的美国,不开车不仅是穷人的象征,还代表着与主流社会文化格格不入。

在这种汽车文化的大背景下,美国的城市发展开始偏离对“人”的关注,转向对汽车城市的盲目崇拜。

美国城市不再以靠两只脚走路的人为尺度,而是随着一条条将原有的社区一分为二、将历史建筑夷为平地的高速公路无限拓展、延伸。美国现今已建成的城市基础设施几乎都是围绕私人车辆运行展开。

在没有经历任何应用与测试历史的前提下,美国于1956年颁布了《联邦高速公路法案》(Federal Highway Bill),各州与各城市轰轰烈烈地投入了大量资金大规模修建公路网络,以方便美国人在各城市间自由驾车出行。

自此,家住郊区,每天通过高速公路开车去市中心上班,逐渐成为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模式。

直至今日,超过50%的美国人口在这种通勤模式的鼓励下住到了郊区,中心城区不仅丧失了中产阶级人口带来的稳定与繁荣,还因遭遇了上世纪新自由主义去工业化浪潮变得更加贫困衰落。

而在郊区,大量的以独栋别墅为主的住宅区散乱分布,既浪费了土地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又因其汽车导向的交通,单一的土地用途,而缺乏经济活力与视觉活力。

在美国,购物不再是靠着步行一出家门就可以完成的便捷事情,而是需要驱车数英里去大型购物中心搬运一两个星期生活必需品的痛苦任务。购物中心外巨大而空旷的停车场毫无绿色,且不透水,大量时间都被闲置着。

不仅如此,汽车文化之下的高速公路通勤还加剧了城市空气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车祸更威胁到了市民的公共健康。此外,人们还不得不忍受上下班途中日益严重的交通堵塞。

高度依赖汽车的生活模式让美国人缺乏运动,日益肥胖。由于车行道挤占了人行道的空间,行走成为一种奢侈,不得不再开车到健身房里才能享受走路的乐趣。

如今的美国,年轻一代对驾车的喜爱似乎正在冷却。在过去几十年中,持有驾照的美国人比例急剧下降,尤其是年轻人。

1983年,超过91%的20至24岁的美国年轻人持有驾照;然而到了2014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仅约77%,且几乎没有恢复的迹象。

曾经便捷的高速公路等以汽车为中心的基础设施,也正在由于缺乏维护成本而逐渐老化,并且维修代价高昂让人却步。“新城市主义”的倡导者批评汽车文化造成了郊区蔓延,强调环保与适宜步行的城市理念,“无车”的生态城市成为不少城市发展的目标,大力推动公共交通建设发展的建议也屡被提出。

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渴望搬回城市或者轻轨交通经过的地方。然而,发展公共交通同样代价高昂,并且无论公共交通再如何便利,也总是有它到不了的地方。比如,如何高效地从出发地到达公共交通站点,以及从这些站点出来之后到达目的地,成为政府、城市设计者考虑的问题之一。

尤其是针对许多低收入群体分布的社区,公共交通是其赖以生存的通行手段,如果站点至其家、工作场所的交通手段不够丰富灵活,无法扩大其出行范围,无疑对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工作和生活雪上加霜,甚至容易酿成社会问题。

使用Uber和Lyft等汽车共享服务固然是一种手段,但它同样加剧了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并且没有使乘客得到运动。

这种情况下,共享单车/滑板车无疑是一种两全其美的通行手段。 它不但可以解决公共交通无法到达的地方的出行问题,还节能环保,价格低廉,不易拥堵,让骑行者适当运动,不少“新城市主义”的拥护者和在解决城市问题中屡屡受挫的政府部门视其为治疗城市顽疾的一剂妙方。

欣喜若狂的“新城市主义”拥护者表示:“终于,汽车发现自己不得不绕开自行车前进,而不被自行车避让。在我有生以来的记忆中,汽车首次失去了首要地位。”

三、美国共享出行的成本与阻碍

尽管共享单车/滑板车有着种种好处,但不可忽视的是它们也造成了许多混乱。

不同于中国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非机动车道,美国大城市中经常找不到自行车道的存在。大多数道路两旁都允许私家车停车,它们通常会挤占一两个车道,不少人对此深恶痛绝。但路边停车低廉的停车费与无需开进停车场的便利性又使大量司机欲罢不能,无法禁绝,使得开辟自行车道十分困难。

所以,在美国骑车比在中国骑车更不便利,某种程度上也更容易面临车祸的危险。

不过,正如西雅图交通部主任Scott Kubly所言,“越多人使用的交通工具,满足其需求的基础设施就越容易设置。” 只要骑车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对自行车道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相应的立法与建设才能被更有效地推动。

美国共享滑板车公司Bird宣称,其在洛杉矶部分地区运营不到六个月的时间内,就有1000多辆滑板车被使用了大约50万次。Bird的CEO Travis VanderZanden表示其公司可以为城市自行车道的改造投资提供数据支持。

然而,在一些人眼中,虽然无桩的共享单车/滑板车随处停放带来了便利,但当它们在街边泛滥成灾时,同样入侵了公共空间,扰乱着街道秩序,为城市交通带来了更高的监管与执法成本。解决停车问题刻不容缓。

最近出现的滑板车甚至引发了行人的愤怒,因为他们被不戴头盔、横冲直撞的滑板车绊倒。 圣方济会在Twitter上反对滑板车用户与这些泛滥于街道的滑板车。一个位于旧金山的行人支持组织“Walk SF”甚至在4月的新闻稿中称“共享滑板车破坏了加州的行车模式”。

他们描述了一位63岁的老人被滑板车绊倒且不得不被送去急诊的惨剧,甚至在Facebook上专门记录共享滑板车妨害人行道的事件。

政府也为这些新兴事物设置壁垒。 加州圣莫尼卡市起诉Bird滑板车公司非法经营,Bird于今年2月以30万美元的代价补偿。美国大城市争相更新法规来应对这些新来的交通工具造成的混乱。

与中国一样,美国破坏公物、偷盗犯罪大有人在,在单车与滑板车随意刻画、故意破坏,甚至直接撬锁偷窃的行为无法禁绝。许多共享单车被遗弃与散落在街上,有些甚至被扔进了水中。

美国或可学习中国的共享单车的征信系统来惩罚破坏行为,但同样也是难以完全杜绝。

当一座城市几乎无法控制那些投放了数百万辆自行车的公司,并且当这些公司自身对自行车的位置也无法控制时,局面会非常糟糕。

在产品设计上,不少用户还抱怨无法找到尺寸合适的单车,发展可调适尺寸的单车或许会成为一种选择。另外,近期Facebook泄露用户数据的丑闻让不少居民对共享单车/滑板车望而却步,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行程被某些公司得知,甚至利用。

这些都成为了美国共享单车/滑板车扩张之际不断增加的社会成本与政治阻力。

2016年,在中国获得巨大成功的共享单车模式反向输出硅谷,曾被视为中国模式走向世界的一个典型案例。

共享单车在中国市场上的大战已经落下帷幕,虽然共享单车目前在美国的规模不如中国,却依然影响到了美国主要大城市的市民出行。美国传统而强大的汽车文化正在衰落,以共享单车为代表的新型出行方式逐渐获得美国社会的认可。

那么,美国的共享单车最终是步入中国共享单车的后尘,还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大概率上,要取决于这届的共享单车公司是否能优秀的平衡和解决共享单车发展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和面临的政治阻力了。

编辑:李雪微

关键字:美国共享单车滑板车汽车城市公司交通中国文化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