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频道 > 军史烟云 > 正文


“黄埔怪杰”宣侠父离奇失踪之谜

时间:2012-11-14 17:17:21

[导读] 宣侠父(右一)、女作家丁玲(右二)等于1938年春在西安 图/广州日报 1937年夏,黄埔第一期学生到西安进行统战工作。前排左一宣侠父 图/广...

冯玉祥用200把驳壳枪向孙殿英要人:

“宣侠父一张嘴,能顶二百门大炮”

宣侠父,号剑魂,1899年出生于浙江诸暨,1923年在杭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宣侠父的堂侄宣涵现住诸暨老家,他告诉记者:“因为家庭环境不好,伯父从小就很上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6岁时就会背很多的古诗词,1920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公费留学日本,后来因为参加留日学生爱国运动,被迫回国。”

1924年,宣侠父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然而仅过了三个月,宣侠父又离开了军校。原来,军校成立后,蒋介石为加强控制,以校长、军校特别党部执委兼监委的名义要求军校内的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党小组长必须汇报党内活动情况。文件下发后,宣侠父认为这是军阀的作为,他给军校特别党部写了一封信,要求否定蒋介石的决定。蒋介石很不痛快,叫来宣侠父当面谈话。“但年轻气盛时的伯父说话干脆利落,毫不避讳,当着蒋介石的面仍坚称他的命令不合规定。”宣涵告诉记者。蒋介石震怒之余,要求宣侠父写悔过书,否则便要开除。宣侠父当即回敬道:“我没错,没有什么好悔过的。”第二天,宣侠父愤然离开了学校。

1925年春,宣侠父在李大钊的推荐下,到张家口冯玉祥的国民革命军做政治宣传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冯玉祥也在部队中实行“清党”,宣侠父等共产党员被迫离开。宣侠父根据组织指示,返回家乡开展农民运动,“伯父30岁那年与伯母金婉琳结婚,那时国民党特务已发觉他的共产党员身份,结婚不久后的一天晚上,突然有一群特务来抓人,伯父连夜逃走,这次一离开后就再也没回过老家。”宣涵告诉记者。

身份暴露后,宣侠父转向兵运工作。宣涵向记者介绍道:“伯父的口才很好,他的社会交际能力很强,当时国民党的一些上层军官很赏识他。中原大战期间,他辗转多个地方做兵运工作,认识了国民党的很多高级将领,先后做过中将参议、主任、秘书长等职务,这为他以后的统战工作提供了很大的便利。”

冯玉祥后来多方打听到宣侠父就在自己的旧部孙殿英处,向孙提出要人,孙殿英毫不含糊:“要宣侠父也可以,但我这里缺两百盒子炮(驳壳枪)。”冯玉祥爽快地送去了不多不少正好两百门德国造盒子炮。

此事传开,有人曾作词传诵道:“浙江出了个宣侠父,他的一张嘴,能顶二百门大炮。”

1933年5月,冯玉祥和吉鸿昌、方振武等爱国将领组建了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宣侠父是吉鸿昌第二军政治部主任和第五师师长,他跟随吉鸿昌先后收复了康保、宝昌、多伦等地,一度将日本军队逐出了察哈尔。但因孤立无援,抗日同盟军最终被迫解散。宣侠父同吉鸿昌等辗转逃到天津,再乔装成商人秘密抵达上海,其间宣侠父介绍吉鸿昌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编辑:yuan4ren

关键字: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