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教育 > 正文


动辄侈谈“教育创新”只能产生泡沫

时间:2018-07-21 16:01:20

[导读]教育时评:动辄侈谈“教育创新”只能产生泡沫---纵观整个当代中国教育,今天一个“新理念”,明天一个“新思维”,声称“教育创新”的人如过江之鲫。”  他梳理了世界进入近现代以后几百年的教育史,让当代中国教育人明白,我们今天的许多理念包括“改革”,并没有走出前人的视野。

图片来源:网络

纵观整个当代中国教育,今天一个“新理念”,明天一个“新思维”,声称“教育创新”的人如过江之鲫。有人动辄说自己“首创”了什么,“第一个提出”了什么,或者说自己是“中国××教育第一人”……

就在这时,我读到了吕型伟先生《要谈教育创新,先学点教育史吧》这篇文章。他尖锐抨击那些动辄宣称自己有“教育创新”的人“有的是为了出名,有的是出于无知,好像田径运动员,不知道世界纪录是多少,却自吹自己破了世界纪录。”

他梳理了世界进入近现代以后几百年的教育史,让当代中国教育人明白,我们今天的许多理念包括“改革”,并没有走出前人的视野。比如,著名的人文主义教育家、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在1423年制订了五条办学原则,他大概可以说是“愉快教育”的祖师。又如,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创始人杜威提出儿童中心的理论,他还提出了“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和“做中学”等一系列与欧洲传统教育完全不同的新理念。以杜威教育思想为指导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废除课堂讲授,学生与教师订立学习公约,在改教室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进行自学的基础上,学生按自己的兴趣,自由支配时间;各科作业配有该科教师一人作为顾问,进度可自己掌握,教师检查记录,毕业时间也各不相同,这种教学法叫道尔顿制。

看见没有?今天我们以为有着“鲜明时代特征”的一些教育改革,其实也还是走在先贤们教育实验的延长线上。

不是不能谈“教育创新”,而是不要侈谈“教育创新”。什么叫“侈谈”?就是“夸大而不切实际地谈”。明明是前人已经谈过的教育理念,换了个词来包装——有时候甚至连词都没换,就说是“发明”“发现”,这就是“夸大而不切实际”。因此我说,动辄侈谈“教育创新”,至少是一种无知。

各学校争相“创新”,不能不说和我们某些教育行政部门的评价体系有关。有的教育主管部门甚至下达了学校年度“创新”指标,并统一纳入考核。如此一来,各个学校当然只好纷纷“创新”,假“创新”自然层出不穷。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勇于创新是值得赞扬的,是令人欣慰的。因为当今时代,国家间、民族间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创新力。但浮夸式的“创新”却只能产生泡沫,而不是真正的创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精”这样的创新理念用于企业产品,无疑是对的,但学校不是企业,教育不是科技。

这便涉及到对“教育”的理解。我认为,教育更多的是属于人文而不是科学,科学(技术)产品的发展就是一代一代不断刷新、淘汰的过程,但人文成果不是这样的,这些成果一旦问世,就是不朽。它可以被完善被丰富,但不可能被替代被淘汰——屈原的诗歌会过时吗?贝多芬的音乐会落伍吗?教育理念的生命力同样如此。孔子、苏格拉底、卢梭一直到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教育家的理论,永远不会失去勃勃生机。所以,在根本的教育理念方面,前人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不敢说绝对没有创新的空间,但空间委实不大。

当然,我们也可以对“理念创新”赋予新的理解。朱永新在谈到“新教育实验”时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我们可以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教育的“理念创新”。

如果“教育创新”更多的是指教育技术、教育手段、教育模式(包括课堂模式)、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教育机制等等的变革,那我认为“教育创新”是必须的。比如现在的信息化时代,对我们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课堂模式甚至学校形态都产生了影响,从这个意义讲“教育创新”,不但完全可行,而且大有可为,前途广阔。

不过尽管如此,也不要动辄就说自己“首创”,是“国内率先”,是“第一人”。老老实实地做教育,安安静静地办学校,朴朴素素地做教师,不是挺好吗?(作者李镇西,系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

编辑:alissa

关键字:教育创新理念动辄自己学校泡沫我们时评教师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