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功利化失掉为学意义
时间:2018-07-03 13:47:43 来源:中国教育报
[导读]近些年,考研低年级化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各类考研培训机构生意火爆,推行“考什么教什么”,但多数考研“抢跑”学生却远未达到研究生所需的学科视野和专业水平,导师只能“捏着鼻子”招进来,加大了培养过程中师生双
近些年,考研低年级化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各类考研培训机构生意火爆,推行“考什么教什么”,但多数考研“抢跑”学生却远未达到研究生所需的学科视野和专业水平,导师只能“捏着鼻子”招进来,加大了培养过程中师生双方的痛苦。
曾几何时,成为一名大学生是全家的荣光。大学生是时代精英的代名词,更何况成为一名研究生,一度意味着迈向科学殿堂。现如今,研究生虽早已走下神坛,但考研依旧热度不减,报考数量连创新高。然而,在这支日益兴旺起来的考研大军中,研究生的称呼似乎有些悄悄变味,乃至弥漫着些许功利化气息。
这支考研大军中,有大一大二就着手考研的“抢跑者”,有为改变就业命运的实用心态者,有考什么就学什么的消极应试者,有改变学校身份的名校追逐者……林林总总的表现与职业、金钱、功名建立起稳固而强力的连接,形成了“想方设法考研成功而功成名就”的心理模式,背后是在高等教育领域滋生并日渐弥散开来的“功利化考研”之真实写照。
倘以家庭单元或考生个人的角度去体认,这完全可以理解。就业压力也好,改变身份也罢,当出发点是为了成就一个更美好的自我、一个更富有竞争力的个体,那么获取一个更具含金量的学历学位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行为。
但如果在价值观层面出了问题,后果势必很严重。于考生个体而言,在本该打基础、学通识的大学时代,持“抢跑”心态而过于钻营考研成绩的一分两分,直接影响到本科阶段厚基础的学养品行和学业成就。当考取研究生之后面临学习困难,再回首打牢学识基础恐怕已经晚矣。对导师来讲,当遭遇到“功利化考研”的高分考生时,只能硬捏着鼻子招进来,因这些研究生无意于学术研究,加重了导师的指导负担和培养成本。功利化思想的弥漫也造成了大学生“不安”的心理焦虑和“速求”的欲望浮躁,失掉了为人为学应有的自由品行与科学追求。一旦“功利化考研”成为一股力量强大的思潮而竞相追逐,最终将使高等教育界弥散着“功利主义”的价值观和“职业至上论”的成才论。
针对于此,在引起足够警惕的同时,各界理当尽力而为,予以校正根治。针对那些投机取巧的考研中介机构,应予以坚决严厉打击、规范引导。同时,还应对既有的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度进行全面审视与创新改革。此外,还应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成长的规划指导,科学合理定位成长成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唤醒”学生的主体性,但不是培养那种精致的利己主义之人,也不是培养言必称工程、项目、功名的夸夸其谈之人。在日益凸显“能力至上”的当下社会,打通社会的渠道俨然已不是一纸文凭。打铁还需自身硬,当一份份“成绩单”成为货真价实的“硬通货”,方能经得起社会的检验,受得住学术的沉淀,撑得了发展的潜力。
通过这些社会治理举措和个体自我觉醒过程,考研学子此时将稳固形成良好的价值判断,产生敬畏学术的心理,涵养至“为知识而知识”的理性状态,自为率性地怀揣契约精神,以诗性智慧之兴趣引至知识殿堂,进而真正体会并享受为学之乐。(作者系天津大学研究生院教师)
《中国教育报》2018年07月03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