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教育 > 正文


国内高校如何用好校友资源

时间:2018-05-15 12:29:28   来源:中国教育报

[导读]“从橙红的光影里 从苏醒的树林里 我扛着简单的行李 顺着山的标志 走向这高大的梧桐,幽静的山林 走向这绿色的琉璃瓦,灰白的墙壁 顺着这通向藏书的台阶 一级又一级。”在珞珈山麓求学时,毛振华写了这首诗,

“从橙红的光影里/从苏醒的树林里/我扛着简单的行李/顺着山的标志/走向这高大的梧桐,幽静的山林/走向这绿色的琉璃瓦,灰白的墙壁/顺着这通向藏书的台阶/一级又一级。”在珞珈山麓求学时,毛振华写了这首诗,取名《我已然留在这里》。

38年后,已是中诚信集团创始人的他,做出一个重要决定:将其集团旗下的征信总部和信用体系建设总部从北京迁至武汉……

2017年以来,武汉市实施“四大资智聚汉工程”,招商引资签约金额达2.58万亿元,其中“校友经济”引资达1.3万亿元,占据该市招商引资签约总额的半壁江山。去年大学生留武汉创业就业创历史新高,30.1万名大学毕业生留武汉,新增落户大学生14.2万人,是2016年的7倍。

前不久,为庆祝北大120年校庆,北大校友捐赠母校的款项已经超过10亿元,光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夫妇便向北京大学捐赠6.6亿元人民币(含部分等值资产);沈阳、成都等地相继着手校友经济,分别实施“引校友回沈阳”、“蓉归故里”计划……校友经济,正在成为一个新的风口。

捐赠总量扩大、方式创新:基金、众筹、移动端推动发展

“武汉大学举行第三次人才引进基金集中捐赠签约仪式,一批校友企业家捐赠签约总额1.8亿元,用于支持母校的人才强校战略,帮助母校‘筑巢引凤’,引进高端人才。”近日,在武汉大学毕业生小尹的校友群里,一则校友捐款动态引起热烈讨论。

捐钱、捐楼,是大多数人印象中校友回馈母校的一种方式,捐“人才引进基金”的方法,则让人眼前一亮。近年来,从少到多,从个人到群体,从被动到主动,校友们的心态在不断发生转变。

根据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全国高校累计接收校友大额捐赠总额突破230亿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复旦大学等5校突破10亿元,跻身中国大学校友捐赠“10亿俱乐部”;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39所高校校友捐赠突破1亿元,跻身“亿元俱乐部”。

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总额、校友个人捐赠金额、单笔捐赠金额、校友捐赠率等多项纪录屡创新高,校友捐赠的热情持续走高,总量在扩大,方式也在不断创新,中国大学校友捐赠已进入常态化阶段。

“餐厅可以众筹,股权可以众筹,校友基金也可以。”武汉大学总会计师应惟伟介绍,珞珈创新天使基金就是武大校友众筹而来,武大在读和毕业5年内的学生均可申请基金支持,“学校通过众筹支持武大学子创业,希望培养出优秀的校友企业家。”

在他看来,以往的捐赠模式相对粗糙,校友基金定向扶助校友的创新创业项目,则可以让好点子产生效益,使得校友基金目的性更强、方向更明确。

复旦大学则把电子商务的逻辑引入校友捐赠。2014年7月,“复旦校友年度捐赠网”上线,它与主流电商的购物模式非常相似,不仅设置了个人中心、捐赠车,还有礼品兑换等功能,捐赠程序也十分便捷,校友捐赠完成后可以查询所捐项目的进展,并管理自己的捐赠记录。

“学校110周年校庆时,我们设计了一个‘建校110年度捐赠项目’,它就像一个商品,你可以选中它、添加进捐赠车,选择捐赠份数,再提交订单付款,像在电商平台买东西一样简单。”复旦大学校友会副秘书长章晓野说。

据统计,自2014年移动端捐赠和支付逐渐成长为新的热点以来,国内大多数高校校友会与基金会密切合作,推出了众多基于移动端的校友捐赠项目,与校友年度捐赠网互为补充,成为捐赠网的“前锋”。同时,小额捐赠的网上支付途径也大大拓宽,支付宝、PayPal、微信支付等的快速发展,对小额捐赠有很大的推动。校友捐赠网和移动端校友捐赠平台的传播效应,也吸引了不少过万甚至上百万元的中等和大额捐赠,小额捐赠的热度直接助推提升了校友捐赠的广度和深度。

校友捐款捐物背后有很多“隐藏”的工作

“我发自内心地觉得这是我做得非常正确、满意的一件事情。”看到同学们在他捐建的博物馆里读书、喝咖啡,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大学1979级校友陈东升开心地说。

在其捐赠的万林艺术博物馆门前,摆放着一块刻有“始”字的石头,原本就在陈东升读书时爬过的珞珈山上。在与时任武大校长李晓红交流捐建博物馆的想法时,陈东升随口提到了这件事。

但是让陈东升感到意外的是,李晓红直接起身,说:“好啊,我们去找!”

于是,两个50多岁的男人顶着夏天的烈日,大汗淋漓地往山上走,经过辛苦找寻,终于发现了石头的所在地。陈东升回忆说:“在看到石头的那一瞬间,我就下定决心,下来之后一定要进行捐赠。”

这是武汉大学第一笔过亿元的捐赠,在每一笔大额捐赠过程中,除了处于中心的校长和企业家,一个层次分明的团队在为此工作着。

应惟伟形容这种工作方式“像踢足球一样”:基金会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调研、推荐潜在的捐赠人,初步接触;应惟伟本人作为“在中场跑”的领导争取与潜在的捐赠人“吃个饭见个面,初步谈一谈”;如果意愿基本达成,学校主要领导就必须出马。

而校友的这一笔笔捐款,其受捐方式以限定性捐赠和非限定性捐赠两部分组成,限定性捐赠即根据校友的意愿,指定所捐款项的用途;非限定性捐赠是捐款者不限定用途,国内高校多会将此类基金用在项目活动的内容,制定报告书告知捐款人。

国内某重点高校校友会负责人向记者透露,目前国内高校校友基金管理办法基本大同小异。

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管理办法为例,该校明确接受捐赠的内容包括:捐建建筑物;捐资资助专项事业发展;捐资设立校友基金以及奖学金、奖教金;捐赠图书资料和各类物资;捐献、捐建纪念性、标志性实物;对本校教育事业发展有益的其他捐赠物品。

另外,国内大多数高校管理办法中均写明,学校会定期向捐赠人通报受赠财物的使用、管理情况,按照捐赠人意愿和基金用途严格管理和使用。有的高校还明确规定,捐赠人有权对捐赠的资金使用进行监督。

然而,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认为:“国内高校获得的社会捐款不断增加,但我国高校在捐款使用上还未普遍建立令人信服的规章制度。国内多所重点委员会委员多由学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员担任,由于缺乏专业基金管理人才,少有高校进行储蓄外的保本投资活动。”

校友企业和母校的合作进一步深化

“武大校友捐款的增长,于2014年发生了明显变化,归根结底还是由于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再加上政府政策的支持,使一批批校友越做越好,他们内心的‘母校情结’能够通过校友捐赠这一出口得以释放。”长期从事校友工作的武汉大学校友事务与发展联络处处长邓小梅对此深有感触。

校友经济“井喷”的原因,其实也并不仅仅止于政策和金钱本身。

前些年,当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生张磊将8888888美元送进他另一所母校耶鲁大学的口袋时,在国内曾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就在2014年,一份美国的高校校友捐赠排行榜,也从大洋彼岸传到了中国,再次刺激了国内高校的神经。中国顶尖的两所高校,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其社会捐赠收入之和约为20.68亿元人民币,不及当年6月哈佛大学某学院校友4亿美元的单笔捐赠。

当时有人认为:“既然哈佛、耶鲁能从校友那得到那么多钱,清华、北大为什么不可以呢?”

“哈佛、耶鲁都是私立大学,其核心在于循环,学校培养顶尖学生,顶尖学生回馈学校。循环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学校基金,这些西方名校往往都有二三百亿美元的基金。”陈东升说,中国名校虽然都是公立学校,但无论公立私立,都是国家培养顶尖人才的摇篮,都归属于社会,中国大学将来也会走向这个循环,“这是一个趋势。”

在陈东升的亿元捐款之前,人们普遍觉得给武大捐款200万元已经很多了。到目前为止,陈东升已累计给母校捐款1.5亿元,为人才引进基金捐赠1亿元,被认为是该校最大的捐款者和“劝捐者”——他率先联络了很多校友,给大家做了大量工作,促使大批校友相继加入这个行列。

当时,小米创始人雷军给武大捐了99999999元,比一亿元只少一元。为此,他公开解释称:“比陈东升师兄少一点,是希望更多校友参与,而不是为了攀比。”

武汉大学校友、香港蓝月亮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罗秋平对记者说,校友企业家见面时,自己听到的“对于捐赠的讨论远远多于对投资的讨论”。

与此同时,校友企业和母校的进一步深化合作,使得校友更加坚定了捐赠的决心。

“一方面,校友能够通过与母校进行项目合作,将专长投入区域经济建设中,帮助企业做大做强,创造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母校还能将校友的创新创业项目、高科技产业等引入地方,支撑地方经济发展。”邓小梅认为,通过母校这架“桥梁”,校友企业家能够更融洽地沟通和交流,校友企业也能更好地进行信息对接和项目对接,“过段时间,雷军将联合武大共建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研究院,学校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他们协助母校将科研成果进行转移转化,双方是共赢局面!”

校友经济将给城市和高校带来怎样的变化

“‘校友经济’不是一个简单的招商概念,而是对高端人才的吸引,以及加速先进生产力、先进技术的形成。校友能给当地带来巨大的人才红利,并能改善人口结构,这是其他任何招商举措都很难带来的利好,而校友经济新模式,同时解决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并为城市未来建设提供了一种思路。”华中农大校友、纯英达业集团董事长易春雨说。

如今,知识成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知本”力量不仅能带动行业的新生和发展,还能推动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这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瞩目的“可再生资源”。北京中关村、上海环同济知识经济圈等,依托高校资源形成区域内独有的产业与商业发展格局,带动了整个商圈的经济发展。

在“知本主义”经济时代,校友经济新模式将会给城市和高校带来怎样的变革?

“毫无疑问,校友是城市及大学发展的珍贵资源。相对于非校友来说,校友本身是一种经济发展的重要主体和生产要素,校友之间的沟通成本更低、效果更好,招商成功概率也更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和数字经济、绿色经济、共享经济一样,校友经济也是一种新业态,适用于所有行业。因此,也可以说,校友经济将会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地方+母校+校友”的同心圆轮廓正愈益明显,国内多所高校用各类项目合作的方式,开启了高校携手校友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之路,如课题合作、成果转化、技术转让等科技项目合作,大健康、养老、智慧城市、智慧旅游等公共服务合作,文化交流、文化产品、城市文化研究等文化创新合作,以及金融服务合作、教育促进合作、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合作……

各高校也陆续看到了校友工作的巨大潜力,普遍设立了以校友会和基金会为主体的专职部门,专职工作人员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但是,校友捐赠方面的相关工作是横亘着的一道难题。由于其链条较长,专业化要求高,学校需要精心策划、做好项目设计、广泛联络、组织活动、宣传推动、后续跟进、更新信息等,才能达到相应捐赠目标。此外,这些工作还涉及校友工作的各个环节,甚至关系到进一步的校企合作,如何能够完满完成校友捐赠工作,让各大高校头疼不已。

“由于缺乏完备的捐赠制度和配套体系,国内一些高校在收到捐款后,往往未及时公布去向、如何使用、有无审计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友捐赠的热情。”华中师范大学经管学院周维第教授说,“在资金使用方面,中国高校常常将校友捐赠用于硬件建设,如盖教学楼、建实验室等,而国外一流大学有完备的校友捐赠基金管理制度,校友所捐款项大多以留本基金的形式流入‘基金池’,由专业金融家负责资本运营。所产生的基金红利通常用于学生奖学金资助、优质师资招聘、硬件设施改造等方面,本金却很少动用,这就确保了校友捐赠基金的可持续增长。”

“对于国内高校而言,重要的是扩大捐赠基础,建立起校友反哺学校的长效机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基金工作研究分会理事长黄建华表示,近年来,我国高校校友捐款呈大规模递增的良好态势,为高校扩大建设资金来源提供了重要支撑。但相比国外高校,国内高校办学经费来源中的校友捐款所占比例仍然偏低。

黄建华认为:“植根于感恩之情的捐赠是高校的‘富矿’,在母校情感纽带下形成的校企地三方合作,更是高校发展的一个重大机遇。在以人才为本位的时代,校友经济将会发挥愈加重要的作用,但要推动校友经济良性循环,让高校获得源源不断的建设‘活水’,还需各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来综合施策。”(记者 程墨 毛军刚 李云琪 陈博)

编辑:李雪微

关键字:校友捐赠高校经济基金国内发展母校合作捐款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