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房产 > 正文


丁建刚:邓小平是中国商品房第一位户型设计师

时间:2018-12-19 22:01:02   来源:观点地产网

[导读]丁建刚1982年秋天,我在北京市第一建筑公司实习,有幸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北京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著名的长城饭店、中日友好医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建筑,都是那时实习的工地。参观中国第一批的高层住宅建筑——北京前三门大街住宅,也是其中的一课。期间,工程师和技术员们时常兴奋地讲述着他们20多年前建设北京十大建筑的光荣历史,也轻松地聊着四年前邓小平到前三门大街住宅建设现场视察的场景。

丁建刚 1982年秋天,我在北京市第一建筑公司实习,有幸见证了改革开放初期北京轰轰烈烈的城市建设。著名的长城饭店、中日友好医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建筑,都是那时实习的工地。

参观中国第一批的高层住宅建筑——北京前三门大街住宅,也是其中的一课。期间,工程师和技术员们时常兴奋地讲述着他们20多年前建设北京十大建筑的光荣历史,也轻松地聊着四年前邓小平到前三门大街住宅建设现场视察的场景。

改革开放初期,北京和几乎所有城市一样,都处于住房极度短缺的房荒状态,中国城镇居民住房到了危机时刻,1978年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仅为3.6平方米。

北京前三门大街高层住宅,正是那时为了弥补住宅建设多年的欠债而建造的。现在来看,无论是选址和规划,无论是建筑设计和建造水平,都是相当粗糙的。

当时的北京前三门大街

前三门住宅建设留下了很多重大缺憾,其中最主要的一是套型面积过于狭小,一般也就是56平方米左右,两居室没有客厅,厨房和卫生间的面积都压缩到了最低。二是建在前三门地区,实际上是很不合理的,不仅破坏了北京市原有的城市格局,而且也是一个本来可以利用深厚底蕴发展成为商业文化旅游街区的地方,变成了一个居民居住小区,浪费了宝贵的城市土地资源。但是,前三门住宅楼的建设是有历史功绩的,他在全国首开了给居民成规模的建设住宅的先河。在一定意义上说,这个把改善老百姓生活,改善住房条件放在居前位置的决策,甚至对后来推动经济界“生产目的的大讨论”都有重要意义。---经济学家陈淮《房地产经济学ABC》

当时前三门大街住宅两居室的房型,大间14平方米,小间9平方米,特别是当时的卫生间,面积被压缩到了极点,那时称之为厕所再贴切不过,大致只有1平方米多一点面积,只能放下一个狭小的蹲坑,根本不能洗澡。当时大部分城市居民洗澡都要到公共浴室。

邓小平察看了两居室和三居室的房型后,似乎有些遗憾的说,“小了点儿”。他提出:今后建住宅楼时,设计要力求布局合理,增加使用面积,更多的考虑住户的方便,尽可能安装一些沐浴设施,让居民能在家里洗上热水澡。

邓小平视察前三门大街住宅

邓小平希望居民能在家里洗上热水澡的这一提议,被称为“小平设计”。可以说邓小平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商品房第一位户型设计师。

但是,如果据此仅仅认为邓小平是中国商品房的第一位户型设计师的话,未免过于狭隘。

邓小平问陪同视察的时任国家建委副主任张百发:“居民住宅可否成为商品?”当时现场没有人敢回答。

这位老人自问自答说:“如果房子算商品,我这几年也还有点积蓄,想买套房子给朴方,我的其他孩子不需要照顾,只有这个朴方,是因为我致残的,我需要照顾他”。

邓小平的这番话,不仅透露了一位中国老人朴素的亲情,更上升到了对住房制度改革的思考。

1980年4月2日,邓小平对中国住房商品化,谈了系统性的看法:

要考虑城市建筑住宅、分配房屋的一系列政策。城镇居民个人可以购买房屋,也可以自己盖。不但新房子可以出售,老房子也可以出售。可以一次付款,也可以分期付款,十年、十五年付清。住宅出售后,房租恐怕要调整。要联系房价调整房租,使人考虑买房合算。因此要研究逐步提高房租。房租太低,人们就不买房子了。繁华的市中心和偏僻地方的房子,交通方便地区和不方便地区的房子,城区和郊区的房子,租金应该有所不同。将来房租提高了,对低工资的职工要给予补贴。这些政策要联系起来考虑。建房还可以鼓励公私合营或民建公助,也可以私人自己想办法。农村盖房要有新设计,不要老是小四合院,要发展楼房。平房改楼房,节约耕地。盖什么样的楼房,要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居民的需要。

实际上,这就是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雏形。邓小平更是中国住房制度改革的总设计师。

正是沿着邓小平的道路,1998年开始,中国开启了住房市场化道路。

今天,中国城镇居民的人均住房面积已经是40年前的10倍。这40年,中国也经历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波澜壮阔排山倒海式的城市化进程。这40年中,中国有大约6亿人从农村进入城市。

当然,住房制度改革仅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一部分,邓小平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40年前的今天,他领导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确定了中国的航向。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让中国发生了巨变。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内局势和世界政治格局变化,使中国再次陷入迷茫和徘徊。

1992年春天,还是他,不顾个人安危(陈开枝语)视察南方的谈话,重新校正了中国这艘巨轮的航向。

今天,人们一定会更加怀念这位把自己称为中国人民儿子的老人。

丁建刚 浙报传媒地产研究院院长,观点地产网专栏作者

编辑:alissa

关键字:邓小平中国户型丁建刚住宅住房居民改革可以设计师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