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房产 > 正文


房地产成“增值投资品”偏离“居住”定位

时间:2016-12-15 10:10:54   来源:新京报

[导读]一旦赋予房地产“保值增值投资品”的金融属性,就不仅是城市居民买不起房的问题,而是会酿造金融风险。

一旦赋予房地产“保值增值投资品”的金融属性,就不仅是城市居民买不起房的问题,而是会酿造金融风险。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在12月13日国新办就11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房地产在中国很重要,既是一种有居住功能的消费品,同时也是一种有保值增值功能的投资品,既和百姓的福祉息息相关,又对经济的增长有重要贡献。

言论一出立刻引起市场热议,不仅因“房地产是一种有保值增值功能的投资品”的官方表述并不多见;更有市场人士猜测,房地产调控是否告一段落?政府是否又要鼓励住房投资?房价很快将再次上涨等言论不胫而走。

事实上,把房地产作为有居住功能的消费品没有问题。2016年5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权威人士的表述: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权威人士的话意味着中国房地产居住性属性与定位不可偏离,这是由中国国情所决定的。

中国的最大国情是13亿人口,且是人均土地面积较稀缺的国家。在这个国情下,房地产只能满足居住性需求。不仅中国,世界各国都认识到了土地的稀缺性,基本没有哪个国家将房地产作为保值增值的投资品。只不过,诸如美国等发达国家善于利用税收等经济手段抑制投机性住房需求而已。

在土地资源稀缺预期下,一旦将房地产赋予投资功能,那么必然使得富人占有较多房地产资源,低收入阶层住房权利被市场挤出。同时,在土地稀缺预期下,预期房价必涨无疑,投资投机资本就会疯狂进入市场炒作,城市房价将出现失控。2015年后半年至今年9月底中国部分城市房价失控暴涨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对于13亿人口的中国,一旦赋予房地产“保值增值投资品”的金融属性,就不仅是居民买不起房的问题,而是会酿造金融风险,给中国经济带来大问题。因此,回到“房子是给人住的”要求上才是关键。

自今年10月,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相继出台了一些调控政策,以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经过两个月的重拳调控,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些可喜变化。国家统计局13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9338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5%,增速比回落0.1个百分点。这是房地产投资增速连续四个月上涨后首现下滑。除此之外,前11个月,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速均有所回落,房地产开发三大指标同步放缓。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10月份全国15个一线城市和部分热点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的环比情况。从10月份下半月和上半月环比数据来看,15个城市中,有7个城市环比价格是下降的,绝对价格在往下走,有7个城市环比涨幅在收窄,有一个城市是持平的,说明这些热点城市或者调控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了初步遏制。然而,这些好势头只是初步的,并不巩固。一有风吹草动,房价可能会报复性反弹。

因此,我们有必要明确定位房地产属性,也恳请相关部门慎言,防止扰乱市场预期。

□余丰慧(财经评论人)

编辑:苗翠花

关键字:投资品城市中国保值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