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府第“后花园”疑现宋代古井(图)
时间:2012-11-14 18:47:27
[导读] 俞大猷府第后花园尽管只留下半个井,但古井大致模样仍可分辨图/泉州网 宋代瓷片散落,而古井之地却是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府第都督第后花园 ...
相关报道>>>
俞大猷府第“后花园”现宋代古井?现场还发现大量宋瓷
“泉州华侨职校操场在施工中发现一口古井,旁边还有一些宋代古瓷……”昨日,市区刘先生致电报料,发现古井之地是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府第“都督第”的后花园。
宋代酒瓮碎片、宋代瓦栋、珠光青瓷、唐罐碎片……在施工现场,记者发现除了已经残损不全的古井外,地下土壤里还有好多宋瓷。
施工现场现宋代古井
昨日下午,记者同泉州考古学者刘志成赶到中山北路泉州华侨职校附近时,原本作为学校操场的空地已经成为工地,挖掘机正在现场施工。
现场大部分淤土已被清理出场,只留下数座坚固的“小山丘”。“这个就是古井了,由于施工,现在只留下半个井,只能看出古井的大致模样了……”刘志成说,从现场土层来看,古井依附的原土层处于宋文化层,古井的砖是楔形砖,砖头是黑色的,“年代可能在五代或宋代”。
古井底部用长方形黑砖竖砌而成,每块黑砖长约22厘米、宽约20厘米、高2.5至3厘米。“这种上面横砌、底部竖砌的古井比较少见,大约在十年前,我们也曾在市区中山公园发现一口古井,古井也是用长方形古砖竖着砌成的,当时泉州海交馆的考古人员也一起去清理发掘。”
古井发现时已经残损不全,因而无法估测古井的深度。经测量,古井“遗存”部分高仅余75厘米,口径宽70厘米。“宋代古井大多是黑砖井,几乎都是用小块楔形砖,只是每口古井所用的砖头深度各异”,刘志成预测这口古井原来深度五六米。
土壤发现大量宋瓷
施工现场周围堆积着大量刚挖起来的土,土块里几乎随处可发现瓷器。
“这是宋代珠光青瓷,这是瓦栋……”刘志成在古井周边发现大量瓷器,有的是宋代瓦栋(古建筑构件),有的是宋代烧酒瓮、小口瓶,还有宋代珠光青瓷、明代青花瓷,以及更早的唐代陶罐碎片等。
“宋代的古井有的会用木条做成井础,底部常常可见破碗破瓷,这些瓷器可以过滤井水,使井水清澈可以饮用……”刘志成介绍,古人用瓷器过滤井水的方法在很多古井中均有发现。所发现的宋代瓷器和唐代陶罐等,亦可辅证古井年代应在五代或宋代。
此地宋时人烟稠密
据现场施工人员介绍,工地原系泉州华侨职校的操场,如今拟改造成宿舍楼。而工地所处位置,在古时或系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府第“都督第”的后花园。都督第在北门街(即中山北路)东侧,明代抗倭名将都督俞大猷在此建府宅,人称“都督第”。
“以前不知道这里还有古井,如今发现不仅有古井,还有大量唐宋古瓷器,说明在宋代,这个地方人烟稠密。”刘志成分析。
关键字: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