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传统民俗文化之一 年画娃娃的“工匠精神”
时间:2017-02-17 15:22:59 来源:天津网
[导读]年画娃娃的“工匠精神”“一幅年画的精髓在一个‘年’字,希望大家看到杨柳青年画就能感受到过年的气氛,对生活有美好的憧憬。&rdquo原标题:年画娃娃的“工匠精神”“一幅年画的精髓在一个‘年’字,希望大家看到杨柳青年画就能感受到过年的气氛,对生活有美好的憧憬。
原标题:年画娃娃的“工匠精神”
“一幅年画的精髓在一个‘年’字,希望大家看到杨柳青年画就能感受到过年的气氛,对生活有美好的憧憬。”天津市杨柳青年画世家传人霍庆顺先生为大家进行了杨柳青年画制作的展示,他正手持画笔给套印好的版画上色,并说到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是由“勾、刻、印、绘、裱”五个程序完成的,每个工序都需要制作人精湛的技术和多年磨出来的经验与耐性,尤其是经过绘画颜色,使得一幅杨柳青年画有了灵魂。杨柳青年画作为天津传统民俗文化之一,充分诠释了“工匠精神”。
霍庆顺先生出生于天津杨柳青年画作坊世家,系杨柳青木版年画第六代传人之一,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杨柳青木版年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他自幼学习杨柳青年画的制作,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经验,但依旧钻研杨柳青年画的制作。据霍先生讲,杨柳青年画看似简单,实际上每个工艺都需要制作者有二三十年的功底,才能精细完成。而且,杨柳青年画的成功率仅有七成,制作年画过程中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每每作画力求完美,残次品只能废弃。
此次温暖中国2017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中,有几位记者在霍先生的指导下,亲自体验了杨柳青年画的印刷环节,将墨水均匀地涂刷在木刻画版上,再将纸平铺于上,用专业的压板来回抚平,就生成了一幅印好的版画,虽看似简单,但记者手中的版画无一例外地都存在瑕疵,无法称之为一幅合格的版画。霍先生说,这些版画都无法进行下一步创作,不是他挑剔,而是对于杨柳青年画的创作要力求精益求精。
天津杨柳青年画的产生,依赖于雕版与印刷技术的成熟,更依赖于民间张贴年画的民俗需求。杨柳青年画产生于元末明初,至明永乐年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及漕运的兴起使得杨柳青成为南北商品交易的集散地,杨柳青年画随即兴起。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绪初期是杨柳青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出现了“家家会点染,户户善丹青”的盛况。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杨柳青年画走向衰落,抗日战争时期损失惨重。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政府多次抢救、搜集、挖掘、整理,杨柳青年画又获新生。
杨柳青年画全称应为“杨柳青木版彩绘年画”。与现代工艺相区分,传统木版年画工艺道道精致,可能一个年画工匠究其一生也只能参透其中某一样工艺。杨柳青木版年画与其他年画相比,多出彩绘这一道繁复的技艺,也是其优势所在。杨柳青年画馆中陈列了数幅经典的杨柳青年画,融入传统文化、民间故事、历史典故等素材。
天津本地居民,尤其是杨柳青本地居民,对杨柳青年画的认知度与认同度正在重新提升,这首先归因于教育系统在文化传承中起到纽带作用。借助教育唤醒对遗产的保护意识,发挥高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优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基础教育的课程之中,这样可以培养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杨柳青年画现已走入小学生的教材,走进大学生的课堂。从娃娃抓起就是抓住了未来,传承不仅仅是靠传承人的努力,当整个民族、整个时代为之努力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道路才会更加畅通无阻。
霍庆顺告诉记者,杨柳青年画依旧沿用了当年的手工工艺,讲求用娴熟的刻版、套印、彩绘制作出一张张精美的年画作品。当下许多年画作坊根据现代家居风格以及人们审美的需求,推出了形式多样的年画商品,让传统年画成为艺术收藏品之余,更加“接地气”,成为了时尚的家居饰品。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