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 要闻 文化 企业 理财 保险 消费 公司 区域 创业 责任 时评 调查
首页 > 财经频道 > 财经要闻 > 正文


经济日报:坚决打消少数地方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

时间:2018-01-14 10:39:20   来源:经济日报

[导读]底线思维,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把工作的基点放在防范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善谋对策,才能为未来更长时间的增长奠定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正视风险,主动应对,体现了决策者的智慧、自信和应对能力,以及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谋未来的远见卓识。

底线思维,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政治经验和政治智慧。把工作的基点放在防范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善谋对策,才能为未来更长时间的增长奠定基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而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

正视风险,主动应对,体现了决策者的智慧、自信和应对能力,以及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谋未来的远见卓识。

去杠杆迈出实质性步伐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托宾曾将过度举债称为现代经济的“阿喀琉斯之踵”。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杨坚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当前,中国提出经济去杠杆,符合国际上降低债务杠杆在防止金融危机方面能起重要作用的最新认识。中国金融政策正向着正确的方向推进。

中国的大门将越开越大。相应的,外部风险冲击碰头共振的可能性也在累积。比如,美联储加息和“缩表”的力度和节奏,必然影响资金跨境流动。这对其他国家是一个非常大的外部风险。我们必须着重消除已知的国内经济金融风险点,以便留有风险承受余力,去应对进一步开放中的外部风险冲击。

尽管我国金融市场规模壮大了,辐射力、影响力增强了,但依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交叉性金融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加大,金融体系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要求还存在差距。

一场经济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的攻坚战就此吹响号角。

2017年严防“黑天鹅”“灰犀牛”,中国经济去杠杆迈出实质性步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持续放缓。金融部门去杠杆速度也非常快,金融部门内部融资增速已经降到个位数,是过去1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在2017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社会杠杆率高位有所趋稳,金融体系控制内部杠杆也取得阶段性成效。以地方债为例,2017年全国累计发行地方债4.36万亿元,较2016年下降三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近日发布报告称,尽管金融体系面临一定潜在风险,但中国已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进行防控,同时通过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对银行、保险和证券业监管的评估结果显示,中国的监管符合国际标准。彭博社指出,中国去杠杆已取得不小的进展。用于购买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理财产品存量下降。中国整体杠杆率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清理国企债务除“僵尸”

对于经济体来说,货币好比血液。金融的作用,是让血液流通,血太多或者凝滞的地方,效率低下,需要减少供血和进行疏通;血太少的地方,会造成供应不足,要多融通过来一些。

一些资不抵债的“僵尸”企业,既占用大量信贷资源、抬升国有企业总体杠杆率,又易形成呆坏账,加大金融风险。因此,处理国企“僵尸企业”是去杠杆中的一大重点。该死的死不了,该活的就活不好。更何况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将低息贷来的款,不用在发展实体经济上,而是去搞房地产开发、变相放贷等方面,更要及时纠偏。

2017年,最高人民法院印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审判工作的若干意见》,针对无金融资质的国有企业变相从事金融业务,成为贷款通道的问题,要求对其变相从事金融业务,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的,应当依法否定其放贷行为的法律效力,并通过向相应的主管部门提出司法建议等方式,遏制其通道业务,引导其回归实体经济。同时,《意见》要求通过充分发挥破产审判的功能,依法处置“僵尸企业”,推动经济去杠杆。对于已不具备市场竞争力和营运价值的“僵尸企业”,及时进行破产清算,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杠杆率。对于虽然丧失清偿能力,但仍能适应市场需要、具有营运价值的企业,则要综合运用破产重整、和解制度等手段进行拯救,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实现企业再生。

杨坚认为,从中国出口构成看,中国制造业正在出现资本密集化特点。这一定程度上会提高企业负债率。因此,对于企业负债率无需一高就惊,而要全面具体分析。在国企去杠杆过程中,用市场化方式债转股,不失为可行的救急措施,但还需要一个长效机制。第一步要有序打破刚性兑付,让企业不敢盲目借债,让债券市场和银行有充分风险考量。第二步需要大力发展直接融资、股权融资等,既降低过高的杠杆率,又能够切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同时通过管理影子银行、调整金融结构等来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

整顿规范地方债务

近日,财政部通报了江苏、贵州两省对部分县市违规借债的整改处分情况,责令限期整改,并对相关责任人给予不同处分。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但是,个别地方政府通过融资平台公司、PPP、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明股实债,形成隐性债务,隐蔽性高,风险管控难度大。

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要坚持“谁家的孩子谁抱走”,坚决打消少数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买单”的“幻觉”,坚决打消一些金融机构认为政府会兜底的“幻觉”。

当下,财政部会同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严格执行预算法和担保法,坚决刹住无序举债之风,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

同时,相关改革也要跟上,使地方政府减少负债动力。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认为,要进一步理顺政府市场关系,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同时硬化政府的预算约束。最重要的是让民营资本进入更多领域。

中国经济“去杠杆”,打赢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攻坚战,为我国中长期发展清除风险,夯实地基。经历此役,那些高效率、低杠杆、现金充裕、技术储备深厚的中国企业,将会功力大长,而中国经济这棵参天大树也将根深叶茂。

(原标题 去杠杆 轻装前行稳根基)

编辑:李雪微

关键字:金融经济风险买单地方中国杠杆企业坚决政府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