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首页
首页 > 新闻频道 > 天津 > 正文


寻找"杨一民" 360张"匿名"汇款单背后的"兄弟情"

时间:2016-11-28 11:43:36   来源:新华社

[导读] 新华社天津11月26日电(记者刘林)因为肢体残疾,天津市民李树园没有工作,生活一直过得紧巴巴。从28岁那年开始,一位叫杨一民的陌生...


        新华社天津11月26日电(记者刘林)因为肢体残疾,天津市民李树园没有工作,生活一直过得紧巴巴。从28岁那年开始,一位叫“杨一民”的陌生人通过民警杨军走入他的生活。每个月他都会收到一笔来自“杨一民”的汇款,从80年代的每月50元到现在的每月300元,每收到一笔汇款,便划上一笔“正”字。72个“正”字,一共360次汇款。从28岁那年起,李树园整整收了30年的汇款单。

寻找 杨一民  360张 匿名 汇款单背后的 兄弟情

李树园在家中查看民警杨军曾经给他的汇款单(11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连漪摄

“杨一民”是谁?他为什么坚持给李树园汇款?从收到第一笔汇款二十多年过去,李树园才得知坚持帮助自己这么多年的好心人“杨一民”就是他所住社区曾经的管片民警杨军。曾经的青年均已头发花白,知道真相的李树园抱着杨军久久不愿撒手……

神秘好心人“杨一民”

“30年,如果没有这些汇款单,如果没有‘杨一民’的帮助,我哪里会活着?我哪里会有这个温暖的家?”面对记者,李树园说着说着,泪水便充盈了眼眶。

“杨一民”是汇款单上的署名。但“杨一民”是谁呢?李树园并不认识。他托片儿警杨军帮他打听一下这位好心人的情况,想当面谢谢“杨一民”。

那时候,李树园住在天津市和平区劝业场地区。劝业场是天津市最为繁华的地区之一,但与高楼大厦相邻的老旧房子尚未改造,许多居民住在低矮的平房里。李树园的家就在劝业场附近的一个小胡同里。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劝业场派出所民警杨军就是劝业场的管片儿民警。他也是“杨一民”与李树园的“介绍人”。

认识李树园一家没多久之后,杨军便找到李树园说:“我一个同学的亲戚叫杨一民,是做生意的,他得知了你们家的情况,愿意每个月资助你们。他会汇款给你,你一定收下啊。”

怎么会有这样的好事?李树园疑惑着。“嗨,你要是不相信啊,这是那个人的电话,你可以去问问。”杨军走后,李树园将信将疑,拄着拐,一步步挪到胡同门口的小卖部,拿起公用电话。“喂,我是李树园。您是要帮助我们家吗?”“啊,是李树园啊,我知道你们家的事情,我做生意赚了些钱,帮助你们一家没问题。你就等着收汇款吧。”电话很快被对方挂掉了。

汇款单很快到了。50元!50元!李树园一家传递着这张汇款单,细细读着上面的每一个字。那一年的冬天,是一家人心中最温暖的冬天。而杨军答应着李树园查找“杨一民”的请求,却迟迟没有下文。每次李树园问起,杨军总是回答:“我的同学说他亲戚不让查找,咱就别找了,尊重他吧。”

直到2010年,报纸上的一则消息,给李树园一家人带来了惊喜。去邮局寄钱的杨军因为匿名汇款而被熟人发现,又被媒体报道了,他就是“杨一民”!

“杨一民”之缘起

李树园与杨军结识,是在杨军工作之初社区走访时认识的。当年为了尽早熟悉社区的情况,踌躇满志的杨军在师傅的引导下挨家挨户地走访。也正是由于他的这次走访,结识了李树园一家。

寻找 杨一民  360张 匿名 汇款单背后的 兄弟情

民警杨军(右二)在李树园家中与其一家人合影(11月16日摄)。 新华社记者连漪摄

杨军一直记得30年前的那一天,寒风刺骨。杨军穿过狭长的小胡同,敲开了李树园的家门。还没进屋,眼前的情景就让他感到担忧,由于年久失修,8平方米的小屋在大风中摇摇欲坠。

走进房门,简陋的几件家具塞满了小屋,一家三口人正在吃的午饭更是让杨军鼻子发酸:狭小的饭桌上,只有一盘清水煮白菜,一小碟酱油,主食是几个窝头。房屋低矮,个子高大的杨军不由自主地驼着背,低着头。一位年轻人则坐在桌子边,并未站起身来。他身边的床上散乱放着几本书和一副简陋的拐杖。他就是李树园,从小患有小儿麻痹症,双腿不能行走。

杨军了解到,一家人生活贫困,靠两位老人打零工维持生活,李树园在家糊火柴盒,做些简单的家务。李树园虽然肢体有残疾,却是一个特别好强的人,凭自学完成了高中的课程。生活虽然贫困,但他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令杨军震撼,而一家人和和气气相互依靠的氛围,更让杨军感动。

走出李树园的家门,杨军径直找到居委会,从自己上午刚发的100多元工资里面抽出50元钱,请街道主任转交给李树园。接着,他又直奔市场,买了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给李树园送到家中。他还找到房管站,请师傅们为李树园家修缮房屋。

面对与自己年龄相仿的杨军,李树园不知道说什么好。街道主任转交的50元钱,却两次被性格倔强的李树园退了回来。他说:杨警官,谢谢你的帮助,但这钱我们不能收。

几天后,杨军兴冲冲地走进李树园家,好心人“杨一民”出现了。

“我们是一辈子好兄弟!”

每个月一次,杨军上午拿了工资,下午就走进邮局,为了避开认识的人,他特意到一个远离辖区的邮局。汇款从最初的50元钱,到后来的100元,150元,200元,300元。杨军省吃俭用,为此戒了烟,衣着也很简朴,手机一直用着最普通的款式,直到现在。

汇款单一月一次准时到,而杨军一周两次,更是准时到李树园家看望。因为工作繁忙,杨军还总是休息日前来。杨军来了,从不空手,不是拎袋面就是买些蔬菜水果。

岁月如梭,不知不觉中,李树园年过30岁。年轻的杨军又做起了“红娘”。在居委会的帮助下,来自河北省的小苏走进了李树园的生活。一年后,李树园有了儿子。通过多方协调,杨军为李树园一家申请到了一间面积为60平方米的廉租房。看着一家人搬进宽敞明亮的房子后的那股兴奋劲儿,杨军心里特别高兴。

为了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一次,李树园写了一封感谢信,摇着轮椅到了杨军所在的天津公安和平分局,想把这封信交到分局领导手中。不成想,他在分局门口碰见了杨军。弄清楚来意后,李树园被杨军“轰”了回去。

杨军从未把自己寄钱帮助别人的事情告诉任何人。直到2010年的一天,杨军照旧到邮局汇款,他正低头填写汇款单,旁边一个人拍拍他的肩膀:“老同学,给谁汇款啊?”杨军一抬头,是自己高中时的同桌。杨军不好意思瞒同学,便简单说了经过。最后还不忘叮嘱一句:“别和别人说啊。”

寻找 杨一民  360张 匿名 汇款单背后的 兄弟情

杨军在天津市公安局和平分局经济侦查办公室内展示他获得的锦旗和证书(10月28日摄)。 新华社记者连漪摄

然而同学传同学,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记者耳中。李树园也是从媒体记者的口中得知帮了他30年的“杨一民”原来就是多年来对他嘘寒问暖的警察兄弟杨军。那一天,李树园放下双拐,紧紧拥抱着杨军。

“杨一民”的身份曝光后,李树园多次要求杨军停止汇款。然而,杨军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孩子还小”“孩子还在上学”“孩子还没结婚”。时间长了,李树园也就放弃了“抵抗”。他心里明白,这是因为杨军真正把自己当成亲人在关心。李树园在自己的日记中这样写着杨军:“三十年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但是有一个人的名字我永生不会忘怀,是他在我生活的转折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就是我的好兄弟——民警杨军。”

编辑:苗翠花

关键字:杨一民汇款单背后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