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疑惑:清末女伶反串为何独在天津兴盛?
时间:2016-12-01 02:29:57 来源:城市快报
[导读]京剧第一代女老生恩晓峰女老生演员王玉磬演《辕门斩子》中的杨六郎几年前,一部名为《梅兰芳》的电影就像一枝寒梅,在那个冬季绽放,那淡淡...
京剧第一代女老生恩晓峰
女老生演员王玉磬演《辕门斩子》中的杨六郎
几年前,一部名为《梅兰芳》的电影就像一枝寒梅,在那个冬季绽放,那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令人回味。这部影片,让观众在一睹一代京剧大师情感世界的同时,也将国粹京剧之美展现在观众面前。影片中提到的众多京剧行业术语中,有一个名词深深地印在了观众的心中,那就是孟小冬所从事的京剧行当——女老生。
在京剧的术语中,“生”“旦”都是行当专用,“旦”是扮演女性角色,“生”则是扮演男性角色,而“女老生”和“男旦”,则专指演员与所扮演角色性别倒置。之所以会有“男旦”,是因为女演员曾经被禁止与男演员同台唱戏,因此需要男性来扮演女性角色,而戏曲中的女扮男的艺术表现形态的出现,还要从清末女艺人登台表演说起。
“女伶繁衍,盛于津沽。始有男女合演,莫不由津沽输入之文明耳。是以名伶之产著,燕京为佳,女伶之产著,津沽为多”,大量的史料证实,河北梆子女艺人初兴于天津
中国戏曲自宋元形成以来,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明末清初时的戏班,还是男女同台演出,到了清康熙年间,统治者以“有伤风化”为由,用法律禁止女演员登台。此后,戏曲舞台上的女角只能由男艺人充任,直到清末才有女艺人重新登台演出。
戏曲史论专家、天津文史研究馆馆员甄光俊先生介绍:“清末,男女戏曲艺人登台合演始见于天津。”清同治年间,天津周边发生水灾,穷困的百姓食不果腹。当时,宝坻一位河北梆子艺人,召集了一些十多岁的少女,装扮成男孩子模样,教她们学演“梆子腔”,凭微薄的收入勉强维持生活。
1867年,上海戏园“满庭芳”开业,从天津邀请河北梆子戏班演戏,演员全是青年女性。有资料记载,由于当时这些女演员表演非常精彩,竟然导致先于“满庭芳”两年开张的另一家戏馆“一桂轩”一蹶不振。由此开端,天津的梆子戏台上便有了女演员。
对此,甄光俊先生翻阅了大料史料进行考证。据1912年成书的《沈阳菊史》记载,清光绪末年,在奉天(今沈阳)的近百名河北梆子女演员,十之八九源出天津。1920年9月上海《申报》所刊《女伶之发达》一文中说:“女伶繁衍,盛于津沽。始有男女合演,莫不由津沽输入之文明耳。是以名伶之产著,燕京为佳,女伶之产著,津沽为多。”大量的史料证实,河北梆子女艺人初兴于天津。
“京剧舞台上第一位丑角女演员宋凤云、第一代老生女演员恩晓峰、第一位花脸女演员周玉娥,以及宁小楼、小兰英等当年的名演员,无一不是在天津的舞台上成长起来的”
彼时,梆子腔红遍大江南北,直隶省(1928年改称河北省)首府天津是这个剧种的主要发祥地。甄光俊先生评价,河北梆子女伶的崛起,满足了有钱、有闲阶层精神生活的需要,也影响了市井百姓的审美标准。当时的衙门官吏也是睁一眼闭一眼,对于女伶登台不予禁止,于是天津舞台上的女演员逐渐多了起来。
1870年以后,天津出现了“宁家班”“宝来班”等专门培养女演员的戏曲科班,在全国开女子戏曲科班之先河。后来京剧中出现的女演员,初始是由这些出道于天津的梆子演员转工或借鉴而来。
[next]
原标题:清末女伶反串为何独在天津兴盛 京剧第一代女老生恩晓峰 女老生演员王玉磬演《辕门斩子》中的杨六郎 几年前,一部名为《梅兰芳》的电影就像一枝寒梅,在那个冬季绽放,那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令
天津培养女艺徒不分行当,梆子、皮黄(京剧的前身)兼学。这些科班出身的女角,大都生旦兼演,文武皆能。由于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背景和观众的审美情趣,那时的观众对性别错位的表演有着特殊的喜好。甄光俊先生说:“京剧舞台上第一位丑角女演员宋凤云、第一代老生女演员恩晓峰、第一位花脸女演员周玉娥,以及宁小楼、小兰英等当年的名演员,无一不是在天津的舞台上成长起来的。”
在这些以“反串”见长的女演员中,恩晓峰可谓是一位独具个性的演员。恩晓峰出身官宦世家,自幼是按照“格格”的模板培养长大的。其家中长辈多喜爱京剧,常请人进府演唱,除此之外,幼年时的恩晓峰也随其父出入票房听唱。
恩晓峰聪颖过人,听过以后就能模仿学唱。15岁时,恩晓峰即以“客串”名义在戏园中演唱,也常去堂会“串演”。演出时,她身着男装,头梳发辫,以票友身份登台献艺,演出后不受金钱酬谢,以显示其与其他演员的区别。
当年,恩晓峰极为崇拜谭鑫培,痴迷“谭腔”,并极力模仿,每当谭鑫培演出之际,必早早订下前台座位,让其父陪同前往。恩晓峰16岁时,不顾家人的阻挠、讥讽和封建礼教的束缚,正式开始唱戏,也算是当时的“叛逆少女”了。
当年,恩晓峰在天津搭班鸣凤社,以“谭派女老生”为名号,演出谭派名剧《卖马》《洪羊洞》《碰碑》《定军山》等,成绩优异。在天津唱响名声之后,上海、武汉等地的戏院老板纷纷慕名前来邀请。如今看来,恩晓峰的戏曲人生中,敢向封建礼教宣战,挣脱出身和世俗的羁绊,勇敢地走上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女艺人在天津兴起,对于戏曲的繁荣和发展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上世纪初,天津的女艺人经常被邀请到外地献艺,尤以上海、汉口、济南、苏州、奉天、张家口、北京等地最为盛行”
在天津唱响的反串女伶还有周玉娥,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双盛合班在天津聚兴茶园演出,专演花脸的女演员周玉娥嗓音浑厚,唱腔几乎听不出一点儿女性的声音。她的表演粗犷大方、中规中矩,常演《牧虎关》《双包案》等剧目。
关于周玉娥在天津演出,还有一个故事。甄光俊先生说,当年有一出花脸戏《御果园》,演到唐将尉迟敬德洗马时,演员都是脱去上衣,赤裸上身表演。周玉娥虽然学过这出戏,但因需赤裸上身,平日她拒演这出戏。可是却常有观众花重金点她演《御果园》,并要求与男演员同样演法。
周玉娥说服不了戏园老板,只好硬着头皮扮演。登台时,她上身穿贴身肉色汗衫,用所戴长髯口遮挡前胸,头顶所披长发散于后背,名曰“赤裸”,实则仅露两臂,既不破坏原先惯例,又不伤大雅。观众们都说周玉娥聪明过人,实则是当时女艺人为谋生计出于无奈。
当年的反串女伶,在观众中的受欢迎程度热烈异常。1910年,14岁的女武生于紫云经常在东天仙茶园演《恶虎村》里的黄天霸、《状元印》里的常遇春以及《白水滩》里的莫遇奇。当时,观众对14岁演员的要求已经与成年人一样,于紫云表演时矫健勇猛,刀劈手提、拳打脚踏、扑跌翻蹿无所不能,观众对她的演出无可挑剔。因此,她出场时,常有老年观众往台上送大洋,让她买好吃的补养身体。
甄光俊先生总结道:“女艺人在天津兴起,对于戏曲的繁荣和发展起了推波助澜作用。上世纪初,天津的女艺人经常被邀请到外地献艺,尤以上海、汉口、济南、苏州、奉天、张家口、北京等地最为盛行。”1914年,女伶小香水应邀到沪,主演于天声园,小香水在京津一带享有盛名,工青衣、老生,其嗓音极佳,高音脆亮而不噪,真假声结合自然和谐。她的老生唱腔慷慨激越,无脂粉气,为众多生行尤其是女老生所效法。当时,京剧名家梅兰芳也在上海,出演于丹桂戏园,京剧、梆子两个剧种的两位代表性名角各获褒奖,时人称为“梆黄竞雄”。
当年北京《十日戏剧》《半月戏剧》等报刊,对天津女伶均有很高评价。1918年,《顺天时报》主持选举伶界大王,河北梆子女演员刘喜奎所得票数比京剧名家梅兰芳还多5741票,可见当年天津女伶对于称雄于京华的皮黄冲击力之巨大。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