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频道 > 享乐 > 行走 >


石屏:藏在时光深处的“奢侈”小城

时间:2018-05-05 20:58:14   来源:新浪

[导读]石屏算不上旅游城镇。那天上网搜建水周边有什么好玩的,发现石屏县古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居然是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云南唯一上榜街区;接着搜,发现石屏县宝秀镇有个郑营村,是第一个被命名为云南历史文化名村的,后来又被评委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人称“云南第一村”。网上关于石屏旅游的资料很少。有朋友预言我会失望,她说中国现在但凡通公路又好玩点的地方都开发得差不多了,不是游人如织的地方肯定没啥内容。

石屏算不上旅游城镇。那天上网搜建水周边有什么好玩的,发现石屏县古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居然是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中云南唯一上榜街区;接着搜,发现石屏县宝秀镇有个郑营村,是第一个被命名为云南历史文化名村的, 后来又被评委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人称“云南第一村”。

网上关于石屏旅游的资料很少。有朋友预言我会失望,她说中国现在但凡通公路又好玩点的地方都开发得差不多了,不是游人如织的地方肯定没啥内容。 但建水长途车站到石屏的大巴是滚动发车的,车程才四十分钟左右,干嘛不去看看呢!

进入石屏古城的第一眼,我差点以为被朋友说中了。我们是从通贡门进的古城,这座复建的仿古城门太新太糙,城门台阶上还贴满了花花绿绿商业广告,很煞风景。进了古城,迎面而来的是店铺林立的西正街。街两边的老建筑也翻修重漆过,翻修做工欠精细,整条街道的气氛也有些混沌杂乱。 那几天连着看了太多古建筑,本已有几分审美疲劳,就跟同行的朋友说,要不咱们看一眼文庙之后就去石屏郊区看异龙湖吧,别逛古城了。

走近文庙,忽然觉得气氛与别处景点不同。远远听到隔着墙飘出各种人声,似乎很热闹, 但售票处在哪里呢,入口处在哪里呢? 往文庙院门里一望, 我和同伴都乐了, 满院子下棋打牌搓麻将聊天的老人啊,敢情这地方不需要门票,是当地人的露天俱乐部。

石屏作为云南四大文献名邦之一,其文庙大有看头。“棂星门”大牌坊的斗拱层层叠叠,雀替精雕细刻,额枋描金绘彩;先师殿台阶上张牙舞爪祥云缭绕的龙纹浮雕极为立体;大成殿的各种木构件亦是雕工精湛色彩绮丽;还有牌坊下大殿前那些石狮石麒麟,即使被风化得模糊了棱角却依然苍劲威严。。。。。。可是我居然这些都没拍! 我的镜头完全被满院子的老人们吸引了, 他们不管游戏的旁观的都那么投入, 再严肃的思考也显得悠闲, 再激励的争论也显得欢乐。而他们游戏的背景, 是许多外地人会嫉妒的蓝得眩目的天空,还有别处要收取门票的华丽恢宏的古建筑, 让我和同伴一边按快门一边忍不住不断感慨“太奢侈了,太奢侈了”。

文庙最深一进院子,树影婆娑鸟语花香。少年宫的孩子们在大殿里上书法课, 厢房里美女老师带着孩子们做创意手工。 我忽然被这样的气氛打动了。我童年时生活的地方曾是明代藩王府,后来做过很多年私塾学堂,再后来成了我父辈供职的大学的校园。我的童年记忆里满是些沧桑的台基石狮云梯井栏之类,在朝朝暮暮的游戏玩耍间,属于我们民族的文化审美便潜移默化深入骨髓。现在那个王府成了景点,大学大多数院系都搬走了,游客参观则需门票一百多人民币。相比之下,石屏人依然在他们古城的文化心脏里玩耍、学习、成长、老去, 与这座承载着厚重传统的文庙相守着见证岁月, 太令人羡慕了。

与文庙一墙之隔的是建于清代道光年间的玉屏书院。 石屏历史上有过十座书院, 玉屏书院影响最大,现在做了石屏历史博物馆,也是免费参观的。书院是个三进四合院, 牌坊式的“龙门”玲珑翘曲飞檐斗拱,十分华美, 院子里很多高大的古柏树,一派清幽的书卷气。

书院里非常安静,只有几个小学生不知道在阅读什么。走到院子最深处见到一座素雅端庄的单檐歇山顶建筑木门半开, 就好奇地往里面张望。里面坐着几个男女,正在悠然自得地喝茶。 我问:“这是茶馆?” 对方回答说不是,我们只是在这里玩玩。 我说你们石屏人太奢侈了,居然在这样的地方随便喝茶玩,对方说:“我们也不是当地人啊, 而且我们几个也刚认识没几分钟,进来坐下一起喝吧!”

这是我平生最特别的喝茶经历。闲坐于屋内的几个男女,有两个来自上海,有两三个来自蒙自, 一个来自德国柏林,还有一两个忘了来自哪里了, 虽然都是刚刚认识的,气质打扮却极为相似,看上去就像一群相识已久的老友。一个年轻的女子熟练地沏着茶,大家毫不见外地喝着聊着,阳光透过雕花木窗撒进来,室内光影斑驳,感觉就像在做梦。两个上海人说,他们下午刚到,住在街对面的客栈里,是客栈老板介绍他们过来玩的。而那位来自德国柏林的女子则是个石屏通,她说石屏有五百个老宅子,她全部跑了个遍, 最后买了个院子翻修好了,每年都来住两个月。她给我们看手机里石屏的照片,看我们连连惊呼, 便热情地给我们介绍路线。其实很愿意为这神奇的缘分再多坐一会儿,但我们时间有限,只能谢过告别去寻那些照片中的地方了。

出了玉屏书院就看到由老宅子改造的水云居客栈。 跟我们一起喝茶的那两个上海人据说原本在建水订了三天的房的,看到客栈就把建水的房退了改住石屏。客栈环境非常雅致,装修精致富有情调。我们在古色古香的院子里瞎看瞎拍, 店长淡定地坐在花园里喝茶,既不制止也不招呼我们。等我们拍够了,店长才笑眯眯地说“过来一起喝茶嘛”。云南人是不是有动不动叫人一起喝茶的习惯啊,到底是茶好闲暇多的地方啊!

文庙书院和客栈之间夹着的那条老街叫北正街,街道两边也都是老房子。 正午街上很静, 街角一个剃头摊子上一个老头在给另一个老头理发,那画面很有时光倒流的感觉。

按照那位德国回来的女子的推荐,我们先去了石屏老火车站。这个火车站与建水老城里的临安站一样, 都是个碧临屏铁路上的车站, 也是法国风格的建筑。中法战争后,法国人通过修建滇越铁路控制了云南的交通和矿产资源, 并进一步得以操纵云南的金融,支配云南的邮政和电讯。辛亥革命后,受到民族独立自主思想影响的云南工商业者们为摆脱受控于人的命运,集资兴建了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临屏铁路。

临安老站现在还有旅游小火车运行,石屏老站已经完全荒废了。色彩浓丽的墙壁变得斑驳,恣意生长的野草蔓延到铁轨上,来者只能漫步在静悄悄的廊下,想象当年的繁华时光。

不再有火车的轰鸣, 蜿蜒的铁轨从石屏老街中穿行而过,形成独特的景观。

下一站去那柏林回来的女子手机照片中最令我惊讶的地方--石屏一中。 石屏一中原校名为石屏中学,1923年由著名乡贤陈鹤亭先生倡导、乡绅富户李恒升、张信之等筹资创建,民国时代李公朴先生等著名学者曾在此执教;而这所边陲县中, 居然坐拥一座完整的国家级历史文物建筑群, 实在太“奢侈”了。 上图便是石屏一中的大门,砖石结构,中西合璧,典雅端庄。

彩云之南明朗的阳光透过充满西式古典风格的铁艺大门洒来。跟门卫说明来意并登记姓名身份证之后便进校参观。

从正面看有着浓郁西式情调的大门从背面看中式色彩重了很多。

这是石屏一中的二门,门上有石屏一中校训: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石匾上的“作育人才”四字是当时的唐继尧省长题给张信之先生的,称颂筹资办学的善举。

企鹤楼是一中里最显眼的建筑,民众为感激陈鹤亭先生为当地教育做出的巨大贡献兴建,曾是学校图书馆。企鹤楼的四个楼层每层结构造型都不相同,将中西传统建筑风格为融为一炉而毫无违和之感,整座楼宇飞檐斗拱,工艺精湛,结构严谨,气势恢弘。

这是有着两百年历史的清代建筑准提阁,斗拱的雕花极为精细。看室内的布置现在应该是校长办公室之类。同行的朋友是清华的,感慨说,清华校长办公室的档次相比之下都略微逊色了。

漫步在石屏一中老校区,每一步都是时光的味道。这沉静幽雅充满书卷气的校园,将“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宗旨潜移默化于一代代学子的血液中。能在这里渡过少年时光,实在是一种奢侈的幸福。身处大城市名校的学子们若看到这校园,也会心生羡慕吧!

除了上面这些,石屏老城区里比较重要的古迹还有从古州衙和袁嘉毂故居。古州衙明清时代用了500多年,从民国到共和国都做过石屏县政府,建筑红亭碧瓦,雍容大气,很值得一看。袁嘉毂是云南历史上唯一的状元,我们去的时候他的故居正在维修,没看成。不过后来有当地人听说我们去了石屏,开口就问有没有去异龙湖,听说我们没去,直感慨“那你们都去干嘛了啊”! 我相信中国最南的高原湖泊异龙湖一定很美, 可是时间有限,我们又要去郑营, 只好把那片湖水留给下次了。

郑营位于石屏县城西面10公里的宝秀镇赤瑞湖边。我们是从县城云泉路附近乘小巴去的,票价五元。

郑营的老宅子很多, 不少已经相当残旧了, 但仍可看出昔日的华美气派。

郑营村最重要的古迹是陈氏宗祠、郑氏宗祠和陈氏民居。 走到陈氏宗祠门口,却见铁将军把门。问坐在祠堂外树荫下闲聊的村民,说钥匙在一位义务讲解员女子手里。至于那个女子在哪里,满村的人热心地给我们指点,有人说她去哪个小店去了,到了小店又人说她去吃饭了, 然后又有人说看到她往某个方向走了。 村民们普通话不太灵光,有的干脆带着我们找,可几乎把整个村子转了一圈,也没见到那传说中的女子。就在我们几乎绝望之际, 却见那女子带着一群外乡人打开了祠堂门。原来,云南省新华书店准备把这里改造成“乡愁书院”, 派了一群人来考察。我们就跟着考察人员进去参观了。

陈氏宗祠占地2500多平方米,为清末名仕实业家陈鹤亭出资翻建。陈鹤亭是石屏历史上绕不过的一个名字, 他主持修建了个碧临屏铁路, 石屏一中也是他倡导兴办的。陈氏宗祠 将中国古典式回廊四合院建筑与民间吊脚楼建筑相结合,端庄气派又透着灵秀之气。

陈氏民居是陈鹤亭的五弟的居所。一进门我们就被恢弘的气势镇住了。讲解的姑娘却说,我们是从后门进的, 这还是些次要的建筑,最华美的还在前头。陈氏民居共有三进四合院,全部用深色木材修建,所有门窗都精雕细刻,于沉静内敛中流露出典雅高贵, 让人竖然起敬。

郑氏宗祠正在翻修,不能参观。不过能蹭上新华书店的考察团看了陈氏宗祠和民居,我们已经觉得非常幸运了。听说等乡愁书院建好之后,这些建筑就可以每天开放了。 古迹不是变成了收门票的景点而是成了滋养一方民众精神的书院, 这样的结局很合乎石屏古风犹存的“奢侈”生活方式,也希望在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里,石屏人能将这般淡定文雅的“奢侈”生活进行到底。

编辑:李雪微

关键字:石屏我们建筑文庙时光历史云南书院奢侈地方

声明:i天津视窗登载此文出于传送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网友参考,如有侵权,请与本站客服联系。信息纠错: QQ:1296956562 邮箱:1296956562@qq.com